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工会推出服务职工十件实事
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 监察组组长述责述廉
黄帝文化金石拓片 在郑州博物馆开展
第36期郑州电子 商务大讲堂开讲
“去郑州,看华夏古国”采访活动启动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向我市交办第三批群众举报件
我省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 诊疗中心落户郑大一附院
城市道路杆(塔) 箱体集中整治
澳门举行辛丑年恭拜轩辕黄帝大典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去郑州,看华夏古国”采访活动启动
首站打卡商城考古遗址公园、老奶奶庙遗址、郑韩故城、裴李岗遗址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
新郑郑国车马坑

(上接一版)他指着身后一段长长的商代城墙说:“这就是商城亳都城墙,距今3600年左右。在新郑还保存着郑韩故城遗址,那里也有保存较完整的城墙。目前,郑州已发现先秦以前的古城址30多座,分布非常密集,这些都充分证明,郑州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之初,是早期中国华夏古国非常集中的发展区域。”

站在巍然矗立的城墙遗址上,对商城遗址这张郑州的千年历史名片,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穿越历史云烟,古老城墙依然在叙说着往日故事,厚重的黄土依然覆盖着千年威严,描绘着时代新画卷。

在该公园采访时,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馆员李静兰带领记者来到一段商城遗址城墙剖面前。只见城墙的纵剖面断面清晰展示着各个时期的夯土层,从商代、战国,再到近代,折射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 郑州商都文化是在继承夏代礼制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商族文化发展形成。郑州商都文化是当时中国文明的核心,它的城市建设、城郭布局、青铜文化、祭祀占卜、文字书写、手工业和商业文化对周边文化、晚商殷墟文化和周文化以及之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谈起郑州商都文化的影响力,李静兰如数家珍。

这里是王朝典制开创之地。郑州商文明见证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制度的形成。继二里头文明之后,郑州商代都城代表的郑州商文明在广域范围内首次确立成熟的城市体系。

这里是青铜时代成熟之地。仅南顺城街等三个窖藏就出土青铜器28件,器型厚重、纹饰繁缛,展现了郑州作为王都的崇高地位。

这里是中华汉字寻根之地。郑州商城出土的11字习刻字骨,意义重大。郑州商文明见证了汉字书写系统的形成。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作为展示近70年商代都城遗址考古发掘成果的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将真实、完整地解读3600年商代早期王都的历史文化,成为市民了解古都历史的新平台。该博物院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馆。

老奶奶庙再现嵩山东麓古人类发展进程

4月9日,采访团还来到位于二七区樱桃沟风景区管委会大路西社区的老奶奶庙遗址。

该遗址西北角建有一座小庙,当地人称为老奶奶庙。2011年,老奶奶庙遗址入选“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同时入围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据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汪松枝介绍,该遗址距今3万至5万年,是嵩山东南麓旧石器地点群中的一处中心营地遗址。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考古发现20余处用火遗迹,以及多层叠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活动面,清楚显示了古人类在中心营地连续居住、活动的场景。遗址出土近万件石制品、2万余件骨制品与大量动物骨骼等。

“ 老奶奶庙遗址完整再现了距今3万至5万年前嵩山东麓古人类发展进程,证明了我国境内更新世人类发展的连续性特点,以及中原地区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为探讨我国及东亚地区现代人类出现与发展提供了新证据。”谈到该遗址的重要意义,汪松枝深入阐述说。

8000年裴李岗圣火照亮历史征程

大约8000年前,中华先民们是如何生活的?4月9日下午,采访团走进位于新郑市新村镇的裴李岗遗址,透过一片片历史的残存遗迹试图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

在该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细心清理着一片百余平方米规模的墓葬。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永强介绍 ,这片墓葬从今年开始发掘,从目前墓葬考古发现来看,早在裴李岗时期,先民们已集中埋葬去世的家人,开始体现出家和地域意识。

李永强说,早在8000年前,先民们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

据了解,裴李岗遗址在20世纪70年代末曾进行过3次发掘,共发掘面积2957平方米,发现了文化层、公共墓地以及少量灰坑及陶窑,出土了一批典型遗存物。2018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启动新的发掘工作,陆续在遗址西部发现了堆积丰富的旧石器晚期遗存。

最新精确测年显示,裴李岗时期遗址使用年代距今8000年前后,使用时间500年左右。最新发掘发现了大量碳化果壳,以及浮选出少量植物种子,有黍、稻、粟、橡子、酸枣、枣、山核桃等,初步判断裴李岗文化时期,农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可能种植有黍、稻等农作物,但仍然以采集经济为主;动物遗存发现有猪、狗、牛、鹿、獐、獾、龟以及大量的鱼骨,初步判断已经有了猪、狗养殖,但仍然以渔猎活动获取动物资源为主。

郑韩故城见证古都历史沧桑

郑韩故城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历经2000余年的岁月磨砺,郑韩故地仍城垣逶迤,雄浑矗立,蔚为壮观,它是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

4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新郑市中华路上的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登上该公园北城墙,只见城墙上植被丰富,木栈道蜿蜒向前,吸引不少市民前来登高望远。

据新郑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王凯介绍,郑韩故城是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与韩国的国都遗址,其规模和保存的完整性在东周列国中绝无仅有。它是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重点扶持保护的36处大遗址之一,也是20世纪我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郑韩故城城墙周长22公里、城内面积16平方公里,留存至今的城墙、宫殿、祭祀、贵族墓葬群以及各类手工业生产遗址,为我们展现了一座宏大而完整的东周时期诸侯国都城。

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分为城墙遗址公园、宫城遗址公园、大吴楼手工业遗址公园和后端湾综合遗址公园四个部分。其东北角城墙遗址公园目前已对外开放。大吴楼手工业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该公园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既体现了旅游元素,又保存了郑韩故城原有的地形和地表的遗址分布。

随后,采访团又来到新郑郑国车马坑。郑国三号车马坑是继郑公大墓之后的又一惊世发现。坑内残存4辆拆车葬式的木车,加之之前的发掘,郑公大墓共有葬车48辆,马124匹以上,出土的车辆和马匹之多,在我国东周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

王凯告诉记者,该考古发现不仅为我们研究不同时期故城的结构布局、墓葬制度、防御体系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也为科学制定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与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