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国色天香(油画) 祝全喜
月明艾草香
杀鸡要用牛刀
梧桐花下是故乡
春在枝头已十分(摄影) 赵海燕
《诗来见我》:重构诗句背后的历史时空
相亲记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在一座一百多年前的碉楼的顶层,完好保留着金碧辉煌的佛龛,上供着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左手是善财龙女、家堂土地,右手是孔雀明王、福德正神。而让我惊讶的是,神牌之下,正对着观音菩萨的牌位赫然写着:河南堂上历代祖先神主。客家人多从河南迁至岭南,这根子要追溯到我的故乡。他们那时为讨生活从河南迁徙至此, 后又到南洋打拼,历经几辈子的生死轮回,仍是不忘祖宗。几百年后,我们年轻的一代来到深圳讨生活,却原来是沿袭了先祖迁徙的脚步。

或许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是灶王爷执意要赏饭。从承包建筑公司的餐厅开始,我一步一步走了过来。初始宛若走在结了薄冰的河面上,不知道哪一脚踏空我就全军覆没了,所以我的大胆让一圈人替我担忧。但是我舍得将自己豁出去,踏空了又能怎么样?大不了落个一无所有,我本来不就是一无所有吗?我母亲一直不喜欢我,她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哪儿哪儿都随她爹,那个老死鬼!其实她怎么就不能掰扯清楚,我的倔强,还有我天不怕地不怕的决绝,是随了谁的性情呢?

我们这些草根创业者,最大的本钱就是没本钱,什么都不怕失去。我们不惧怕失败,失败了无非从头再来。

当有一天早晨我被闹钟吵醒,从床上爬起来,拉开窗帘,面对一座巨大的城,我发现被睡袍遮盖的双脚稳稳地站在崭新的打蜡实木地面上,宛若新生。是这座新兴的城市成就了我。她包容、接纳、充满机遇,她给了我这样的打拼者一个广阔的生长空间。那天我索性什么都不干了,就在楼上楼下好好地打量这座城市,想象着我和她的关系。晚上我关了灯躺在硕大舒适的床上,隔了窗去看外面灯火璀璨的城市。偶尔一两声隐约的汽笛的回响,是来自深圳河的声音,离那条叫作黄河的河有几千里远,一时之间真有恍若隔世之感。一切都是安稳的,踏实的,充满秩序的。我的复式的欧陆风格的大屋,纯天然的木质地板,从德国原装进口的大床。我身边睡着了的从美国留学归来的丈夫。我以为我已经彻底忘了自己是他乡之人,忘了自己的过去。就像身处的这座城市一样,忘了她的历史。

刚开始承包餐厅的时候,我的餐馆有几个拿手菜在附近名声传开了,我心里才逐渐有了谱儿。现在回头看来,当初做这个行当我真是胆大包天。我们家乡有句老话叫作“十里不贩青,笨头不当厨”,意思是只要路途超过十里远,你再贩卖青菜果蔬,生意就不好做了;如果脑袋瓜子不够灵光,账算不过来,你就不要开饭店。都知道饭店是“买出来的利儿,卖出来的利儿”,利润真的都是一勺子一勺子地算出来的。不过,我根本就没这个经验,也没这个观念,反正想着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别人也一定会喜欢。所以我拿手的这几个菜,都是自己下手做。果然迎合了市场,先是附近的上班族,慢慢地别处的食客也慕名而来,特别是河南老乡,他们一传十、十传百,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品尝我们的家乡菜。我针对不同的客人,餐厅既设有高档包间,也有大厅散座。几个、十几个白领阶层可以得到很雅致安适的接待,三五个拖家带口的老乡亦可以在大厅随意地享受家乡菜。就是面对高端客人,我也主打河南地方特色,在上主食时提供河南小吃,小碗烩面、面炕鸡、茄子面片、胡辣汤、豆腐脑、炸油馍头。客人越来越多,最后把一些地方领导和周围的企业家们也吸引过来了。后来我索性将粤菜、豫菜和其他一些地方菜融合,做成东西南北交融的大杂烩,但是必须突出河南特色。后厨有豫菜师傅,也有川菜、湘菜师傅,桌餐也可以上地道的四川小火锅。名气越来越大,我不得不扩大餐馆,一年后开了分店。

在给饭店起名字的时候,经常来餐厅吃饭的一个书法家——他也是个颇有名气的“打工诗人”,十五岁时他因为父亲早逝而中断了学业,来深圳打工,工余时间坚持写作和书法学习,终于小有成就,在当地传为佳话——建议饭店的名字就叫“黄河间”。他说,不仅仅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白云也当常在黄河间嘛!并随口吟了几句诗:“白云当在黄河间,一世风云情满川……”后来他专门把写好的店名和这首诗裱好送过来,我就挂在总店的大堂里,仔细看看还颇有气势呢。

南方人有喝早茶的习惯,我早晨也营业,上早茶。但我的早茶茶点就是河南小吃。上班的上学的慢慢都归拢到我这儿吃早点,别小看小吃,本小利润大。老乡们吃饭时也开玩笑说,在郑州开胡辣汤馆的都开宝马车上班。其实这也不是玩笑话,事实也是如此。卖汤的都是卖水的,水当成汤卖,哪能不赚钱!可我丝毫不含糊,一定要把汤熬成真正的汤,肉汤汁头天晚上就熬上,十个小时之后,汁水浓浓的。木耳、黄花菜、豆腐皮,材料放得足足的。后来我发现有一些送孩子的家长索性让餐馆给打包一个午餐,于是我就安排增加了炒面和炒饭,加上一个卤蛋一根肉肠,直接做成盒饭。到我这儿买盒饭的越来越多,供不应求。我就此想出一个主意,专门分出去一个部门做盒饭。我先去考察市场,学校、工厂、医院,我不厌其烦地一趟一趟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的努力和实诚终于打动了一些人,他们答应先试试看。当然,首先是我饭菜的质量,我把餐盒送到学校里和工地上让人们试吃的时候,我和员工跟他们一起吃。而且要求只要是签订了正式合同,每天送给他们的饭菜员工都要跟着他们一起吃,形成一个固定的制度。

一家家合同签下来后,我才发现盒饭这一块已经形成了一个远远大于门市的产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在这个机会面前不能忘了老板。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和这么多的合同告诉我承包餐厅的建筑公司老板的时候,他竟然惊住了,坐在办公桌后面直直地看着我,好似半天才缓过神来,说,丫头,我真是没看错人!他的话差点让我当场哭出来,如果不是他这样认可,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这么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地埋头苦干,到底争取到了什么。

我过了二十岁竟然还长了个儿,皮肤也红润了。他们都说,主要是我吃得太好了。都说男人在于吃,女人在于睡。其实我睡的极少,每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但我餐馆的每一道菜、每一种口味的盒饭,我都要无数次地试吃。我的嘴就是尺度,一次次地丈量,直到百分之百达标,才能投入生产。

7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