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暖心延时服务 延出精彩无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量身定制 从“有”到“优”
暖心延时服务 延出精彩无限
活力无限
金水区艺术小学书法社团的孩子专心练习
专家指导击剑训练
众意路小学学生一起“动”起来
普惠路小学空手道社团进行上段击打练习
长江东路小学多彩的课后延时活动
黄河路第一小学家长茶艺课堂
黄河路第三小学 红丝带系下特别的爱
认真做手工
戏曲表演
东关小学的非洲鼓课程
政通路小学的“非遗”课程
高新区外国语小学的3D打印课程

本报记者 周 娟

“叮铃铃……”下午放学铃声响起,没有报名课后延时的学生有序离开校园,而留班的不少孩子,则和往常一样,开始写作业,老师站在同学们身边,随时帮助有需要的同学。2019年,郑东新区率先全面启动中小学在校午餐和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工作。2020年底,郑州市内九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在校午餐和课后延时服务两个全覆盖,除了能更有效率地完成课后作业以外,课后延时服务中的特色课程,也让不少孩子乐在其中,收获满满。

随着课后延时服务的深入开展,家长和孩子对此也有了更多的期待。这个学期开始,我市众多学校根据家长和学生需求,不断打造“升级版”的课后延时课程,全市课后延时服务也变得更加全面、有序。

课后延时,如何“延”出精彩?教育部前不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校完成作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阅读、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活动。

而我市各校,正是基于鼓励、吸引全员参加的定位,立足校情、学情、民情的角度,通过定制化课后服务,在加强学生作业管理的同时,致力于将课后服务建设为拓展学生素质的平台,用丰富的特色活动和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菜单式”选择 呵护快乐童年

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精彩。我市不少学校不断优化、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用“菜单式”的课程选择,给孩子打造一个幸福多彩的童年。

2019年,郑东新区全面启动中小学生在校课后服务工作,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的在校午餐和课后延时成了全民关注的焦点,作为重点示范和观摩学校,该校受到全郑州乃至省内外教育界和家长的关注。延时服务从此也成了该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学校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教师进行延时社团课程开发,学生课后延时服务遵循“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有效监管”的原则进行,学生可根据自身时间及需求,“菜单式”自愿、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课程。

“全明星”课程的开发聚焦“星光少年”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由“启明课程”“北斗课程”“银河课程”三大课程领域构成,共12类约46个校本课程。“北斗课程”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艺术类、学科拓展类等选修课程为主;“银河课程”则更多关注学生高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探究欲;“大美河南”融合地域文化,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传统文化;模拟少年法庭,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普法教育的重要性,这种场景教育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态;诗耕雨种社团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穿越24节气,体验农历节日习俗,创作诗集《大河行吟》……学校利用延时服务,丰富和创新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及展示的平台。师生走进郑东新区智慧城市管理中心体验宇通“智能交通”系统,了解民族品牌,学习民族精神,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学校星光合唱团不断在各级舞台惊艳亮相。4月13日,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开幕式上,学校合唱团与合唱班级的60名孩子受邀参加开幕式演出,这样的舞台锻炼,这样丰富的经历,让每一个孩子终生难忘。课程是赋予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能量,学校通过课堂内外叠加、学校、家庭的碰撞以及各种形式相互作用,由量变而质变,最终让知识与社会生活、师生生命达成共鸣。

2019年,金水区艺术小学金科校区作为试点参与了金水区第一批课后延时服务。2020年11月份开始,该校三个校区全部启动课后延时服务。为保障课程有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率,学校对家长与学生进行了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征求家长及学生的意见之后,设置了“1+1+X”的课程管理模式,最大化满足学生对课程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需求。

“1+1”指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前半部分教师辅导孩子们完成当天书面作业,后半部分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包括阅享时光、书法训练、英语畅读、科技探索、语文素养、数学素养、艺术素养、创意手工等多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学习活动。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优势,使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X”指的是打破年级界限的各类社团,与班级课程同步进行。目前,本部校区开设社团29个,包括国画社团、速写社团、书法社团、版画社团、篮球社团、田径社团、啦啦操社团、舞蹈社团、合唱社团、管弦乐社团、弹拨乐社团等艺术类社团,以及英语戏剧社团、小主持人社团、编程社团、科技竞赛社团、汉字大赛社团、校园农场等兴趣类社团,学校开放演播厅、艺术教室、多功能教室、阅览室等场地,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还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到校参与延时课程,整体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也使课程变得更加丰富有趣。让课后延时能够精准服务,精心育人,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愿意留下来的学习乐园,这是学校一直的追求。

多元化服务 面向每位学子

课后延时服务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服务的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和家庭,不少学校借助“套餐+自助餐”的多元服务模式,让家长、学生真切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关爱。

在延时服务启动仪式上,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各班的老师将一个个饱含深情的红色蝴蝶结系到参加课后服务的孩子胸前,也将学校延时服务的美好情结传递给了每一位孩子,将师生的心紧密相连在一起。

按照统筹安排,该校每天的延时服务持续到17:30,但考虑到一些家庭的特殊情况,此时接孩子仍有困难,学校党员和青年教师自发组成志愿团队,担负起对这部分孩子的照顾,形成了“大延时+小延时”的爱心接力局面,让课后服务这一惠民公益活动延时更延“爱”。

在充分考虑学情、班情的基础上,学校统筹安排,精心准备,课后服务为学生量身定制“自主作业+特色课程”“套餐+自助餐”等形式多样的成长课程,融合主题教育、课外阅读等特色课程,内容涉及爱国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礼仪修养、手工环保等各个领域,全校几乎全体学生都报名参加了课后服务。

学校老师在延时服务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各班建立班级课后服务管理微信群,课后服务无门槛,每次的延时都确保服务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的所想所需。学校的“小暖帮忙”团也积极开展“一帮一”系列活动,不仅护送低年级学生放学后到指定位置,还会给学弟学妹们辅导功课,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课后服务中,提升自己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爱我的牙宝宝”“我想长高高”“男女生的秘密”,心理指导课“跟小情绪说拜拜”……家长们也积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组成家长讲师团,为孩子们带来一节节别开生面的课程。

该校的延时课堂不仅面向全体学生,更会照顾到每一位孩子,面对情况特殊的学生,老师们始终坚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让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充满阳光,向上生长。据统计,如果把学校为每一个参加课后服务孩子系在胸前的红色蝴蝶结连接在一起,足够把校园绕上一圈。对于这所学校来说,课后延时服务,延长的绝不仅仅是时间,更是延续了老师们对学生无私的爱,学校贴心、用心、暖心、舒心、放心的“五心”服务,串联起了孩子们愉快、充实的延时时光。

而在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把课后延时服务准确归于教育本位,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采取灵活有效的“二段接力式”课后延时服务,更加满足孩子们多元化的成长需要。

学校在全校3258名学生中开展精准调查,15:40至16:10,开始第一阶段的延时服务,学生全员在教师的看护下完成家庭作业,各班的家庭作业经过各科教师的统筹计划和精心准备,把作业的数量压缩、质量提升,达到减时增效的理想状态。16:20至17:00,第二阶段的延时服务开始了,学校通过内部挖潜和寻找志愿服务的方式,为孩子们免费提供了足球、排球、篮球、网球、荷球、萨克斯、版画、插花、编织等逾二十余个社团,让孩子们在多彩的社团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长。没有参与社团活动的孩子,学校还贴心为他们开设了“传统游戏进校园”和“优秀教育影片赏析”校本课程,孩子们在游戏中、荧幕上锻炼身体、陶冶心灵、互动交友、开拓眼界,获得了多元化的综合提升。

同时,为了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保障教师精力与教学质量,学校按照课后延时服务的需要,为不同学科做了精细化的延时服务二段式调整。负责看护学生作业的语数外教师,在16:10第一时段延时结束后,和不参与第二时段延时的学生一同离校;负责组织社团和看护第二时段延时服务的体音美综教师,于17:00或者根据各自社团的训练需要,灵活延时离校。

接力式的延时服务凝聚着学校“操真心 负全责”的服务理念,串联起学生们愉快、充实的延时时光。“我们通过特色的接力式课后延时课程,既满足全体家庭的作业需求,又照顾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个需,重新定义了教育的服务功能。”学校校长胡建玲说,学校的延时课堂不仅面向全体学生,而且照顾到了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充满温暖,向阳而生。

定制式课程 满足个性需求

在紧张而忙碌的学习后,孩子们来到自主选报的特色社团,他们或放声高歌、或挥汗如雨、或翩翩起舞……授课教师倾情投入、尊重个性、耐心辅导,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快乐成长。在我市,丰富的课后延时“定制”课程,让每个参与的学子都能乐在其中。

操场上,篮球抛出优美弧线、彩绳轻盈旋转飞扬;走廊上,银铃合唱童声悠扬、妙语连珠快板节奏明快;功能室里,幻彩儿童画、指尖生华、墨香书法、武之炫、黑白之间、蓓蕾舞蹈、啦啦操,动静相宜。学校还充分利用周边社区资源,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聘请驻地部队战士担任国防教育校外辅导员,开设队列训练和国旗知识课程,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意识,深化国防教育认知,培塑爱国主义情操,打牢长大立志献身军营思想根基……在金水区黄河路第一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一个小时里,学校近30个社团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管理规范、细致,让学生充分发展自身特长,培养良好习惯,享受美好教育带来的温暖。除了校级社团外,该校37个班级内均以“作业+”的方式开展服务,如作业辅导+阅读、手工、智力开发、科普等课程。学校还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聘请驻地部队战士进行国防教育,联系社区志愿者传授传统文化,密切了家校社之间的联系,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孩子的思维,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服务育人品质,搭建家校互动交流平台。该校不定期邀请家委会代表走进校园,深入了解体验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家长代表们将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建议填写下来,学校根据情况不断完善、改进,努力做到让家长满意、教师乐意、学生合意,让课后延时服务真正发挥惠民功效。

在惠济区艺术小学,本着“方便家长、服务学生”的原则,课后服务从课程内容、服务需要等方面不断探索,不断调整和优化,力求深入推进此项工作,让家长放心,学生开心。本学期,学校采用“1+X”模式,从以本班为单位的“1”,延伸拼班的“X”混合班级,每周二至周五进行延时服务。以班级两次“主题阅读+自主作业+个性化答疑”为“点”,延伸两次社团为“线”。参加延时服务的教师做好一学期的计划安排,给孩子推荐红色故事、国学经典、科学探秘等,拓展孩子视野,在孩子自主作业遇到困难时,一对一答疑解惑,杜绝集体讲课或者变相补课,不增加孩子课业负担。同时,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了丰富而广阔的空间。目前,学校已开设体育类、艺术类、文学类、科技类等课程,涵盖书法、美术、合唱、舞蹈、体育、创客、语言等18个社团。

以“青禾舞蹈、快乐小U社团、童眼看世界、丹青书画”为代表的艺术与审美类社团;以“趣味实验、探美创客、车马文化”为代表的科学与思维类社团;以“篮球、啦啦操、花样跳绳”为代表的运动与健康类社团;以“科林英语分级阅读、寻根中华传统节日、汉字的美丽邂逅”为代表的语言与表达类社团……管城回族区东关小学将延时服务与学校品质课程提升和“怡美社团”建设有机结合。该校以社团兴趣活动、海量阅读为主,学科作业辅导项目为辅,采用“1+3”模式组织开展,“1”即每个学生每周可以参加一类社团项目活动,“3”即每周安排三天参加海量阅读与作业辅导项目,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第二书房、音乐、美术功能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及器材等资源,安排好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选择。经过整体布局,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品德与修养、语言与表达、科学与思维、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五类延时服务课程。

多彩微课堂 提升核心素养

浸润传统文化,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走心”的思政教育……在我市不少学校,精心设计的延时服务课堂,让学生想听爱学,浸润心灵。

近日,经开区瑞锦小学的党史微课堂吸引了众多孩子的参与,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党员教师走进班级给学生讲党史小故事,带领学生观看红色影视剧。此外,戏曲社团学唱红色戏曲唱段、书法社团写爱国诗词、葫芦丝社团练习爱国歌曲、绘画社团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等,学校通过多维度延时服务扩充学生了解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渠道,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使红色“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据悉,在该校,延时服务为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提供了机遇,为家长提供了方便,满足了家长的需求,为教师展示特长提供了舞台,也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服务意识。本着“需求为先、自愿选择、特色发展”的原则,学校逐步开设快乐阅读、书法、绘画、剪纸、泥塑、戏曲、篮球、足球、创客等课后延时活动,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不断丰富课后学习和生活经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智慧的载体,也是历史文化源远流传的纽带。为了进一步丰富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二七区政通路小学大力挖掘社会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二七区文化馆合作引进了“香包” 和“中国结”两项非遗课程。教授课程的老师张艳是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剪纸蛋雕类高级民间艺术师、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蛋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张艳的带领下,孩子们既学习了传统文化,又在动手动脑的实践劳动中学会了香包和中国结的做法,提升了劳动素养。

该校秉承个需教育理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精心设计课后服务工作,以课程设计的眼光,着眼于学生和家长的基础需求及个性发展,采用了“基础服务+发展个性特长”为主要方式的课后服务工作。为满足大多数学生及家长的需求,组织教师看护学生写作业和自主阅读,基本达到参与延时服务的学生书写类作业全部在学校完成;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开展美育、体育、劳育、人工智能、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校本课程,合唱、机器人、书法、建模、足球、啦啦操、 古筝、舞蹈、无人机、VEX 机器人等,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艺术技能;扩展资源,拓宽渠道,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公益课程,开展篮球、击剑、纸艺文创、机器人拼装、学生礼仪、硬笔书法等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素养。

“律动古诗操”“小绘本、大世界”“快乐读书会”“数学家的故事”“生活中的数学”“科海探秘”“灵动英语秀场”……丰富的课程内容,基于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参而延伸拓展,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管城回族区港湾路小学的课后延时服务中,品质社团依托学校品质课程体系,引导每个年级的每位学科老师选择一个主题设计课程内容,学生以40人左右为一个品质社团,老师们按照排好的课表依次进入各个社团开展活动。这种“定学生、定教室、动老师”的模式,有效解决了教室空间有限、教师精力有限的困境。除此之外,学校依托体、音、美老师开设“灵动线描”“趣绘脸谱”“灿烂合唱”“花样跳绳”等特色社团,每周课后“定时间、定学生、定老师”开展活动,成为对学校美育课程的有效补充。精品社团依托校外专业人士开展公益的、长期性的系统活动,如“金话筒口才与演讲”“古风舞韵”“趣味数学”等,三种社团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延时服务课程。

益身又益心 绽放少年风采

为了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不少学校借助丰富的益智、益身活动,将团结协作、求实奋进转化为学子的精神内涵。

下午两节课后,学生们随着悠扬的音乐,喊着响亮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组织有序来到操场站队,一套自创体操拉开了郑州市实验小学每天下午两节课后阳光大课间运动的帷幕。热身后,各班到指定活动场地开展测试类、技能类、传统游戏类项目。跳绳、运球、沙包投掷、踢毽子、跳皮筋……学生们在各班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开展体育锻炼,个个满头大汗,个个笑容满面。锻炼结束后,一首舒缓的音乐响起,学生自动进行拉伸、放松练习。据悉,为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除了每天上午20分钟的“两操练习”外,该校坚持下午课后40分钟为体育项目训练,五年来坚持有序开展,引导学生养成坚持终身锻炼良好习惯。

每天16:00,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普惠路小学校园瞬间活跃起来,足球社团的活力小将们在操场上拼搏奔跑;气象社团的“小主播”开始了今日播报;软式棒垒球社团的运动员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认真进行挥棒击球训练;书法社团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挥毫泼墨……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后延时活动中收获知识、快乐成长。“每天下午4点到5点半,是我们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为做好课后延时,让学生有所获所得,让家长放心、满意,我们持续探索课后延时服务形式,丰富课后延时活动内容,形成了以社团活动、作业辅导为主的课后服务,同时,学校积极增设社团,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两个社团,并且实现社团活动每天开展。”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校设有软式棒垒球、合唱、美术、气象、电脑绘画、机器人、书法、空手道、足球等多个类型的社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每周每班还定期对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如今,普惠路小学已把课后服务作为一项育人工程,利用亮点纷呈的社团活动,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实现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素养,让学生在多彩社团中学会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绽放少年风采。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中原区伏牛路小学则形成了“篮球社团”“OM创客社团”和艺术等特色课后延时社团活动。花样篮球立足于本校特色篮球传统项目,依托校园篮球操,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享受运动快乐;OM课程,一、三、五发散学生思维,进行即兴题训练、编写剧本、练习表演、道具设计、服装制作,二、四进行长期题训练,制作轻木结构、制作小车、电动工具的使用,让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结合;艺术系列课程,让孩子们在一天学习结束后放松身心,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为切实做好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高新区外国语小学也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篮球、武术、轮滑,让孩子在运动中成长;美术、书法、香包,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是孩子们思维的绽放;语言、象棋、航模,促进思维发展……特色延时课程营造“多元大课堂”,让孩子们合作、探究、创新,唤醒每个孩子的生命活力,激发每个生命出彩成长。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