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失语,唯石能言。华夏祖先在同大自然抗争的漫长岁月里,时常将射猎、放牧、战争、舞蹈、动物、人面像、生产等日常生活场景刻在岩石上,留下了一处处古朴而又充满神秘的岁月遗迹。宁夏此次带来刻在岩石上的珍宝——贺兰山岩画·狩猎图、贺兰山岩画·狼羊图。跨越千年的岩画,会向我们传递什么样的故事呢?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表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贺兰口是贺兰山岩画最为集中的一处,内容绝大多数是人面像,另有人物、舞者、天体和马、羊、虎等动物。
此外,宁夏月底参展的另一件宝贝彩绘泥塑佛头像是一尊“会流泪”的佛像。彩绘泥塑佛头像于1990年出土于宁夏贺兰县宏佛塔,其头像中空,头顶为螺髻,面部方颐,眉目隆起,眼珠乌亮,为黑色釉料特制。佛像下巴圆润,眉如弯月,圆而近方的脸型特征,富有唐代造像遗风。她的眼睛下方有两道黑色的“泪痕”,民间传说是大火肆虐宝塔,佛像伤心“流泪”,实则为高温下的眼珠釉料熔化流出所致。
本报记者 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