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千里之外邮寄包裹 彰显郑州城市文明
诵读红色故事 砥砺初心使命
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
办实事解难事 为遗失证件觅“主人”
五四精神传薪火 激昂青春献祖国
街头月季绽放 让人流连忘返
践行初心访民情 用心用情解民忧
党史知识知多少 擂台赛上见分晓
一丝不苟学党史 全心全意办实事
小鹌鹑拓宽群众增收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鹌鹑拓宽群众增收路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宋跃伟

“没想到这小小鹌鹑给俺带来了可观的效益!”近日,在登封市颍阳镇郭寨村的鹌鹑养殖场厂房里,负责人毛宗显和村民们忙着捡拾鹌鹑蛋、分级装筐外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郭寨村位于颍阳镇西南山区,沟壑纵横,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种地靠天收,村附近没企业,村民都是靠打工来维持生活。”郭寨村党支部书记郭更武介绍,2019年,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该村利用项目资金,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鑫岭养殖场。

“厂房建起来了,但养殖啥,大家心里都没底。”郭更武说,经过村“两委”班子外出考察,结合登封养殖市场情况,决定发展养殖鹌鹑。2020年12月,首批6万多只鹌鹑投入饲养。“毛宗显曾养过多年鸡,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所以就让他来经营管理。”

记者在厂房内看到,养殖场厂房内干净整洁,一层层排列整齐的养殖架上,鹌鹑在争相抢食,养殖架外的托盘内是颗颗鹌鹑蛋,工人们顺手取下托盘,麻利地把鹌鹑蛋倒进了框里。“鹌鹑蛋的含钙量加大,一般不容易破碎。”老毛的话打消了记者担心收蛋容易破碎的疑虑。

临近中午,村民刘香匆忙地从家里来到养殖场。“就一天三顿饭,四五个人,做着很快,也不耽搁在家干其他的。”刘香说,她爱人身体不好,自己也无法外出打工,村里就把她安排到养殖场里给工人们做饭。“一天六十块,也不赖,村里为俺家考虑的真周到!”刘香眼里流露着感动的泪水。

“像我这么大的年纪,外出打工也不行,没有农活时就在家闲转悠,现在好了,天天能在养殖场上班,一个月也能收入2000多元。”65岁的郭欣十分高兴。

“去年底,鹌鹑养殖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增加了8万元。”郭更武说,今年厂房内又投放了6万余只鹌鹑,目前,养殖的鹌鹑有13万多只,预计年毛收入超过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超过10万元。

“下一步,基地将采取‘村委+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鹌鹑培育养殖,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带动农户发展鹌鹑养殖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已有20余户群众主动参与。同时,基地还可提供30余个岗位,帮助周边群众就近就业。”毛宗显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