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2版:要闻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上接一版)“不仅破坏了城市历史记忆,还会加剧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承载负荷。”郑州二砂文创园核心板块指挥部负责人成小波说。 怎么办?工业遗产联结着过去与未来,有着不竭的生命力。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郑煤机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针对老厂区改造提升启动芝麻街1958双创园项目;大型综合性投资集团星河控股集团进军河南,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应运而生……“工业锈带”迎来重塑与新生。 改造远比重建复杂,而设计者们达成一致共识:尽可能保留古树、工业制造机具等工业遗存,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结合城市发展特色,在建筑内部打造办公场地、创意集市、运动场馆等特色板块。 “我们给每一栋老建筑都挂上特制的历史档案牌,告诉人们这栋建筑曾经是用来做什么的。”郑煤机集团副总经理付奇说,工业遗产利用要坚持规划引领,引入先进设计理念,提升城市建设和群众生活品质,才能积聚人气。 打造“城市秀场” 走进芝麻街1958双创园,流线型屋檐搭配红砖墙,高大的厂房建筑携工业风扑面而来。而成片的玻璃幕墙和可计步的智慧跑道却又无时不在提醒着到访者,这里,相当“潮”。 “真是个休闲拍照的好地方。”站在2007年郑煤机集团研发的当时国内首套2米架宽的液压支架旁,郑州市民孟婕说,自己在网上看到了博主们发的美照,就带着小姐妹前来打卡。 不仅要“去锈”,还要“上秀”。遗产保护论坛、现代乐队演出、非遗文创展示……开园不到半年,郑州二砂文创园各种活动接连不断,入园人数超100万人次,北京长江文化、杨丽萍生活艺术馆、约克动漫等一批文创企业陆续入驻。 星河控股集团郑州地产公司投资拓展副总监武战杰介绍,园区主楼还设有大师工坊,呈现包括苏绣、龙泉青瓷、青田石雕、水晶雕刻等非遗技艺,并定期举办艺术展,即展即卖,借助艺术智慧加速园区文创产业发展。 成为“双创”热土 如何把改造后的新产业园区利用好,对城市管理者、厂房所有者和商业投资者都是考验。成小波说,政府招商引资打头阵、园区配套服务紧跟上、企业争相入驻谋发展,振兴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设计集团,去年入驻芝麻街1958双创园。其郑州分公司总经理李夏表示,找到一个气质相投的落脚地并不容易。“随着入驻企业增多,园区不断拉长产业链,完善配套链,有力带动了企业发展。” 目前,芝麻街1958双创园一期已入园企业70余家,以创新平台型项目、研发设计、电子信息等科技服务型企业为主,预估年营业收入近50亿元。“得益于政府高位推动,园区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付奇说。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武强看来,郑州对工业遗产的利用探索是可贵的,“还需继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合作步伐,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让老厂房成为培育科创企业、集聚创新要素、加速动能转化的优质平台。” 新华社郑州5月7日电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