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真抓实干 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应该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面
实现农民增收要打好 “三业”组合拳
治理“社会性群殴”切忌高举轻落
员工受委屈不能只发“委屈奖”
发展乡村旅游要善做 “加减乘除”
用社会化养老纾解“黏小”症
这届年轻人的爱情观变保守了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治理“社会性群殴”切忌高举轻落
查如倩 画

线上辱骂、线下人肉、住址被曝光、手机被打爆……近年来,当人们在信息真假难辨的网络空间自由“冲浪”、发言、讨论时,发生在网络空间的“社会性群殴”事件也越来越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很多遭受“社会性群殴”的当事人着实无辜。问题出在哪里?

一是部分营销号为攫取流量,对一些尚未证实的消息添油加醋。网络空间信息庞杂,难辨真伪,一些网络账号主体为博取点击量,进而从中攫取利益,不惜炮制未经证实的耸动信息。二是部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躲在屏幕后面“扔石头”,对当事人进行“网络升堂”。在社交平台的匿名性外衣下,部分网民或出于猎奇心理,或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随意转发、恶意评论,成为“社会性群殴”事件的帮凶。三是囿于溯源难、求证难、手续麻烦、效果不佳等,受害者在被网暴后会选择息事宁人,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一些人在社交网络上肆意妄为。

互联网绝非法外之地,治理“社会性群殴”切忌高举轻落。目前,多个社交平台对于恶意造谣的账号主体已有禁言、公示等明确的处罚措施。但从十几天到几十天不等的封禁,对于违规主体的震慑力度仍然有待商榷。屡教不改、“换个马甲重新出发”等现象并不鲜见。

治理“社会性群殴”,要做的还有很多。相关部门要推出更多较强操作性和震慑力的处置方式;社交平台应承担起自身责任,对于在禁言期结束后仍屡教不改的账号直接进行封号惩罚,坚决遏制营销号无底线扰乱网络空间秩序;每位网民都应提升独立判断能力,对未知信源的信息保持理性和清醒,做到“未知真相,不予置评”;受害者也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引导更多人提高法治自觉。

只有多方努力,形成合力和威慑,从源头规避网民被恶意引导,才能彻底根治“社会性群殴”,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让所有人远离网暴噩梦。

梁 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