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7部门出台18条政策措施 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
一水相牵 一脉情长
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和
庆祝建党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 助推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郑州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二审各项准备工作有序开展
全市各级干部 集中轮训启动
郑州着力从三个方面 推进文博旅重点工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水相牵 一脉情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入渠,“上天”过渡槽、“入地”穿黄河,丹江水千里奔流,润泽豫冀津京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郑东新区姚湾村是南水北调移民村,也是美丽乡村试点村,移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 石大东 武建玲

明媚初夏,南水北调干渠郑州中原西路段波光粼粼,清冽的丹江水静静流淌,无声润泽绿城。清水长廊两旁,各色植被郁郁葱葱,鲜花吐蕊,景色宜人。

这条碧水长河与两岸的绿植,共同形成了一条林水相映的绿色“长城”,滋养着绿城人,也扮靓了郑州城。

穿过郑州,这一渠清水继续北送,惠泽豫冀津京。流经之处,缺水的城市饮得甘泉,干涸的河湖重焕生机。

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这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人间天河”,已然成为沿线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丹江清水倍润人

南水北调曾经是毛泽东的设想。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伟大的中国人民以团结协作的巨力“重新安排河山”,让这一设想终于变成现实。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包括丹江口大坝加高、渠首、输水干线、汉江中下游补偿等内容。干线全长1400余公里,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沿线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受益。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不知不觉中,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已过六载。

截至2020年12月,该工程已向豫冀津京调水348亿立方米,惠及6900万人。

作为干渠沿线的受水城市之一,绿城郑州也从这项世纪工程中获益颇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郑州东南新郑市观音寺入郑,从西北荥阳市王村穿黄河进入焦作,途经郑州市新郑、航空港区、中牟、管城区、二七区、中原区、高新区、荥阳3县(市)5区,涉及22个乡(镇、办事处)、119个行政村。郑州境内干渠全长129公里,占中线干渠总长的1/10、河南境内总长的1/5。

对于这项工程中的“郑州刻度”,郑州人至今铭记——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郑州段工程,2009年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 2013年11月22日在全省提前40天全线贯通,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

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2012年12月12日开工,两年后的2014年12月12日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同步通水、同步达效!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在郑州市境内开设7处分水口门,受水区分别为航空港区、新郑市、中牟县、郑州市区、荥阳市和上街区,年分配水量5.4亿立方米。自通水以来,郑州7座口门泵站及线路先后已全部投入运行,4座调蓄水库已全部实现充库,工程运行整体平稳、安全。

2020年度,南水北调工程共为郑州市供水7.21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到720万人。截至今年4月底,该工程已累计向郑州市供水31.6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27.88亿立方米,生态补水3.76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郑州市城市供水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双水源,南水已经成为郑州中心城区自来水的主要水源。

在改变沿线供水格局的同时,南水也改善了受水区的水质。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水质95%达到Ⅰ类水,干线水质连续多年优于Ⅱ类标准。水垢少了,水好喝了……南水入郑后,郑州群众的饮水质量显著改善,幸福感和获得感随之增强。

目前,郑州市规划的南水北调受水目标全部用上南水北调水,新增的供水目标新密和登封已经分别实现供水。

郑州市还在谋划一系列项目,让更多的郑州人饮上甘甜清澈的丹江水——

巩义市申请使用南水北调原水项目取水方案已初步确定,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新郑市通过老观寨水库向龙湖镇供南水北调原水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启动;高新区拟从荥阳24号口门取水的方案,已完成编制工作;侯寨水厂改用南水北调原水工作已列入供水计划……

世纪工程效益显,丹江清水倍润人。

世纪工程效益显

地处内陆的郑州是一座缺水的城市。

数据表明,郑州市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8立方米,不足河南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2,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0,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是水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的城市。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前,郑州市主要依靠单一的黄河地表水,同时以一部分黄河滩区地下水做补充。由于黄河水源的季节性变化,上游来水量年度不均匀,供水水源安全问题成为制约郑州发展的瓶颈。

南水入郑,极大缓解了郑州水资源紧缺状况,给郑州带来了综合的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给郑州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使城市建设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空间。郑州将不再谋求超采地下水,工业、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用水将不允许使用中层地下水,城市建设、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对于引入的南水,郑州采取准市场运作,用水根据市场交换原则进行计价收费,水价有一定程度提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水商品、水市场及节水意识,倒逼用水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提质增效。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在缓解城市供水矛盾的同时也缓解了郑州农村的干旱问题,改善了受水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有利于郑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南水北调工程在郑州市投资巨大,工程建设期间和投用后,带来众多的就业机会。因水资源供给增加而能够扩大生产规模的产业及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都将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另外,南水北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的产业项目迅速开发建设、区域经济格局将产生一定变化,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劳动力向郑州迁移。

南水入郑,生态效益愈加明显。

郑州的地下水主要供水层位是地面以下埋深100米到400米的中深层地下水,占郑州市地下水供水总量的70%以上。据市节约用水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郑州市受水区地下水超采现象得以遏制,中深层地下水年平均水位由2014年的54.16米回升到2020年的44.7米,6年回升了9.46米,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用水矛盾缓解,郑州生态用水相应增加,河湖水量增加、水质改善,河湖生态得到有效恢复。

其实,南水北调总干渠“输水”的过程中也在直接助力郑州生态建设。干渠在郑州市境内129公里,渠道水面达1.5万亩,相当于百亩水面的湖泊150个,对改善郑州居民的生活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上,郑州市在干渠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生态文化公园,努力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打造成清水走廊、生态走廊,目前已初步形成“林水相映,绿茎繁花”的景观结构。

移民乐享新生活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水源工程的组成部分。由于大坝加高,上游地区淹没面积达144平方公里,库区需要动迁移民34万余人,其中河南省逾16万人。郑州市共安置丹江口库区移民18735人。

吃水不忘源头人。水源地的人民为南水北调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郑州饮水思源,用实际行动回馈来自丹江口库区的移民。

郑州精心选址,将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在中牟、荥阳、新郑、郑东新区和航空港区五个县(市、开发区)经济基础和耕地质量相对较好、距城镇较近、靠近交通要道、地势平坦的地方,共建设移民新村22个,建设房屋4557户,调整土地2.36万亩。

建设时,每个移民村都建有小学或幼儿园,方便移民村及周边学生就近入学。村委综合楼建设了党员活动室、超市、卫生室、计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等,另外还修建了文化大院,以满足移民村组织管理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文化需求。

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2008年试点开始,2011年全面完成。

如何让这些新市民搬迁到新家后安居乐业,实现“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郑州市按照政策,对丹江口库区移民从迁入安置地开始,将连续扶持20年。郑州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促进郑州市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稳定发展的实施方案》,结合每年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有重点地向丹江口库区移民村倾斜。

政府支持加上自身努力,这些郑州新市民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荥阳市高村乡李山村村民李定乾就格外忙。年过不惑的他老家在南阳淅川县,(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