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雅韵深情笔中来
管好自己的脸
英雄谢幕
水上人家(油画) 宁学发
《趋势的力量:分化时代的投资逻辑》
怀想地锅饭
山光悦人心(国画) 刘洪海
公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雅韵深情笔中来

♣杨天才

中国书法承载着文与人,历朝历代的书家多是学富五车的文人士大夫。中国文人将书法、文辞、人格糅合在一起,是中国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理念的表现。书法与人、真善与美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熊秉明先生说,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字与书写本身都艺术化了,有着深厚的传统,以及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所以说人的精神气质、性格喜好,都可以用笔墨来表现。

河南是文化大省,久远厚重的中原历史,质朴淳厚的中原民风滋养和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王幅明作为当代散文诗的开拓者与行吟者,其从事出版编辑工作三十余载,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其长期致力于中国散文诗的研究,对于中国散文诗家、中国作家的重要散文诗作品都有专论。他多次呼吁散文诗应该纳入国家级文学大奖,经过他与同仁们不懈的努力,鲁迅文学奖已将散文诗纳入评奖范畴。其积15年之功完成144万字新著《翰墨青史》,所彰显的文人情怀和精神气度,是许多专业书家们所望尘莫及的。

中国书法的传统暗含着一种非职业化的思路。从书家的职业身份上看,也是这样。书法界并不推崇职业书写者,反而是业余书家有很高的地位。古代有职业书写者,比如为寺院抄经的经生,这些人地位不高。实际上,能够使作品传世的书家主要是文人。随着当代书家职业化发展,书家与文人之间出现了身份或职业上的断裂。但是文人书法的文化价值、艺术表现力,以及文墨并重的传统一直存在。这从根本上讲,书家自身的精神品质、文化素养和审美境界,决定了作品的高下、优劣与雅俗。

王幅明是一位学识宽广、温和敦厚的长者。书法是他的“文人余事”,是其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其学古人而不泥于古人,强调书法的“性情”。兴之所至,信笔拈来,表达真性真情,诗词歌赋,托物言志。他的书法创作,由热爱而关注,而沉醉,而契合,而畅怀,而感知生命的奇妙与丰富。是在“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创作状态中挥写出来。他的这些作品,让我看到了其丰盈、沉郁和幽深的文心。

中国书法的书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俗化和雅化、繁化和简化、草化和规范化、正体与俗体、字体与书体的矛盾运动。从天水秦简、睡虎地秦简、马王堆帛书和银雀山竹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秦汉人书写随性而为的率真,也看到了字体演变过程中人的书写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战国楚简帛书文字,展示了秦统一文字前,由大篆向隶书递变过渡时期的墨书形态,文字多扁平,笔画呈两头尖、中间粗的形态。其线条经过提炼、简化,形成楚人特有的诡秘清奇的烂漫书风。

楚简帛书对于当代书法创作而言,开张的结体所表现出的雍容恢宏是今草书法所没有的,字字独立所强调的每个字的造型表现,对今草也有可借鉴之处。简牍与章草在表现方法和书法风格上各有特色,如果能够相互兼容,对于书法审美境界的提升大有裨益。楚简掺入章草的古意,会使楚简更为高古。正如王幅明所说:“当我目睹失传了两千多年的楚简帛文字,并为它的浪漫气息所震撼所迷恋。每当看到这些率意、洒脱、典雅、灵性、极富生命力的文字,立即会感受到审美的愉悦,仿佛在品赏屈原辞赋,观看楚人舞蹈,聆听从九天飘来神秘悠长的乐音。”

楚简、章草是王幅明书法创作的动力源泉。他以楚简创作为切入,用笔率意自然、方圆兼用,书写自如流畅。在结字上,给人以宽绰开阔、严谨奔放的美感;在取势上,以向背、俯仰、起伏、聚散、攲正、方圆、动静等变化,互为依存;在章法上,行有气势,相互照应,错落参差。

王幅明的章草以史游《急就章》为取法,借鉴元代康里子山、明代宋克章草精髓,同时对历代章草诸家的用笔、章法均有深刻的研习。除规模皇象、索靖之外,参以碑的凝重,锋棱挺拔,点画峻峭,融入简牍笔意和情趣,使笔法、字法、章法表现更为丰富。

天真烂漫自新裁,雅韵深情笔中来。书法意境与书家的精神气质、学问修养所紧密相连。王幅明书法创作以文人的自然书写性,求“无意于佳乃佳”。其用心感知楚文字,用笔诠释烂漫情怀,于法度中见生意和真趣。雅韵深情是其长期修养净化,心性散发出的心香情韵,亦成为其鲜活生命的印记。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