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无人机 创新应用高层论坛周五启幕
排爆英雄王百姓 九死一生卫百姓
成立党员服务站 当好海关“店小二”
红色引擎助推绿色发展 多彩涉村织就锦绣前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排爆英雄王百姓 九死一生卫百姓
王百姓介绍曾拆除的炮弹

(上接一版)1998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发现一枚汽车炸弹,这在河南尚属首次,遥控天线、捆绑的铁丝清晰可见。致命的问题是,犯罪分子还没有归案,很可能就在现场附近,随时引爆炸弹。王百姓要求所有人撤出200米外,孤身一人,钻进离地面只有30厘米高的车下,剪天线、剪电源线、拆除炸弹外包装,一分一秒都显得如此漫长,两个小时后,炸弹被安全排除,四周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200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发生了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爆炸案,死亡108人,受伤54人。接到公安部通知后,王百姓火速赶赴现场,经过紧张勘测,对炸药种类、装置类型、炸点位置等一一进行了分析,迅速确定了案件的性质,划定了正确的侦查范围,提供了侦破方向。7天后,犯罪嫌疑人在广西落入法网。

2003年,河南省安阳市,京广线安阳纱厂铁路大桥,发现三枚长1.3米、直径0.45米、重450公斤的重磅航空炸弹。经过勘查,王百姓认定这是日本侵华时投下的航弹,头部尾部引信完好,特别是尾部引信暴露在外面20多厘米,摇摆不定,时刻都有爆炸危险。必须运到40公里以外的安全地带引爆。为防止车辆颠簸,他就在车上装上沙土,把航弹放在沙土上,并坐在运弹车上,用听诊器探测炸弹内部的变化。

“当时每操作一步,我都要俯下身去听一下炸弹内有无异常响动,简直是在死神眼皮底下完成的。”王百姓回忆说。

这样的生死场面,经历过多少次,王百姓自己也说不清楚。不完全统计,王百姓先后排除各类爆炸品两万余枚,先后参与了国内多起爆炸案件的侦破和重大事故的查处,为侦破案件及事故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有人说,谁都可以出错,唯独王百姓不能。每次排爆过程中,王百姓都要仔细考虑每个细节,因为一点的疏忽大意,就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王百姓说,“生命对谁都是只有一次,因为我是一名警察,既然干这个了,就要承担起责任。”

排爆人员时时命悬一线,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

王百姓用“敢于冲锋”书写了排爆的传奇,以高超的技术、严谨的作风、无畏的忠诚践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

“警察就像军人一样,一旦冲锋号吹响,明知道牺牲也得上”

每当接受排爆任务,妻子给王百姓准备行李时,都会悄悄在里面放两个苹果,预示着平安。离开家门时,总是一句话:“完成任务打个电话。”

有一次,在河北协助侦破爆炸案时,因为连夜开会,王百姓忘记了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妻子和女儿等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女儿拨通了他电话,哭着说:“爸爸,你为啥不给俺妈打个电话,俺和妈妈一夜没有睡觉!”

女儿上中学时,班主任拿着刊登有王百姓照片的公安月刊给同学们说,“请大家猜一下他是谁?”看到照片,女儿低头哭了。王百姓在家时,女儿经常拉着他拍照,起初,他并不明白女儿的心思,直到有一次——

女儿说:“爸爸,我一直保存着咱俩最近的合影。”

王百姓问:“为啥?”

女儿回答说:“我怕!……”

“说句心里话,每一次完成排爆任务,我都会后怕好几天。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有妻子女儿。”王百姓说,自己很明白,每一次排爆,只要稍有不慎,轻则残疾重则炸死。

但,“警察就像军人一样,一旦冲锋号吹响,明知道牺牲也得上。”

在给女儿和妻子的“家书”中,王百姓写道,“你母女俩这么多年不知为我承受了多么重的心理负担啊。但是,一旦接受任务,我把这一切都又忘了。谁叫咱是个人民警察,是个共产党员!遇到危险,咱不干,谁干?”

2012年,王百姓光荣退休。退休前,家人曾想,常年奔波在排爆工作一线的他,退休后终于可以放松一下。然而,退休是王百姓工作的结束,也是他工作的另一个起点——

2013年,山东省东阿县,发现一枚混凝土炸弹,请了很多排爆人员都束手无策,山东警方通过公安部找到了已经退休的王百姓。王百姓已经退休了,是去是留实在难以决策。山东警方在郑州等了三天,老伴也十分无奈,把他拉到一旁,哽咽着说:“老王,咱都退休了,不去行吗?”王百姓拍拍老伴儿的手安慰说:“放心,我命大着呢!”跟着山东警方前往现场,安全拆除炸弹,协助迅速侦破案件。

“退休了,我依然是一名人民警察,不能伤人民的心;退休了,我依然是一名共产党员,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不帮谁帮!”王百姓说。

“我叫王百姓,来自老百姓”

王百姓工作室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分为三厅三室:爆炸物品展厅、爆炸装置展厅、多功能展厅,安检排爆实训室、防爆体验室、办公室。

2016年,为强化实践性教学,“传帮带”培养人才,发挥专家优势,为全省全国提供服务,河南省在河南警察学院成立“王百姓工作室”——为收集资料,王百姓曾4天时间,从郑州到新疆,从新疆到天津,再从天津回到郑州,只为了工作室“有看头,有学头”。

如今,王百姓工作室已经是公安机关搜排爆专业人员培训及河南警察学院在校师生了解排爆历史、学习排爆专业知识、钻研搜排爆技术、探索科技真相、紧跟爆破科技发展前沿的重要载体,以及对外交流学习的重要场所。

多年来,王百姓应有关单位的邀请,授课100多期,培训学员1.5万余人次。多次深入烟花爆竹生产较为集中的区域,讲授生产花炮的新配方、新工艺,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1969年参军至1985年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王百姓一直坚守在爆破、防爆和排爆这个岗位上。每一次出任务,就是一次与死神的博弈,但他从未退缩,从满头青丝到鬓生残雪,从青葱少年到七旬老人。

王百姓说:“我名叫王百姓,来自老百姓,我的所作所为应该对得起老百姓。”

王百姓的精神如火炬,照亮后来人前行的道路。

“尽管每一次出行都生死未卜,却还是每一次都义无反顾。作为一名排爆一线的公安老兵,他的胆量、他的担当、他的精神,最是让我们佩服。”在听完“党旗颂 忠诚颂”河南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郑州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郭衍昌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一次次明知道的危险,您依然微笑着向前!一次次困难重重的挑战,您从不推脱勇敢承担!多少次,您徘徊在生死边缘却无所畏惧,因为您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为人民利益而战!您是真正的人民英雄!”看完王百姓的事迹,有人留言。

“作为一个老党员,作为一个人民警察,要淡看生命长短,重视生命价值。一旦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都会出现在战斗一线,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王百姓说,面对党和政府的重托,面对亲人的理解和支持,面对群众的赞誉,他只有一句话:报答人民养育情,不忘初心写忠诚!

正是许许多多像王百姓一样的人民警察,塑造了公安这支敢打敢拼、勇不可当的威武之师,他们用拼搏书写忠诚,用汗水诠释奉献,用生命捍卫平安,奏出一曲曲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英雄赞歌,书写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荣光。

守护平安,践行忠诚誓言,是他们铿锵前行的缩影;无怨无悔,卫戍国泰民安,是他们砥砺奋进的写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