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顺应人口发展新态势 创新社会治理新格局
依法规制 数字经济平台发展
科学认识共同富裕 须把握五个“有机统一”
被判异地开荒种树
强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顺应人口发展新态势 创新社会治理新格局

陶希东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引发社会热议,这是新时代反映我国人口发展最新态势的权威数据,具有综合性战略意义。深入分析、正确解读、理性决策,充分发挥人口数据对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政策优化的综合性决策参考价值,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各部委、各地方政府理应高度重视的一个科学执政议题。

一、社会治理需要高度关注新时代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三个宏观趋势

与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呈现的三个宏观态势与特点,是未来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大依据,须引起政府社会治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一是人口总量低速增长,家庭规模更趋小型化。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1178万人,十年间增加7206万人(与前十年增量7390万人基本持平),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同时家庭规模更趋小型化,当前全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二是城镇化继续前行,人口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群集聚。最新数据表明,2020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63.8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4%,城镇化稳步增长,但很多流动人口依然没有城镇户口。从人口流向上看,东部地区吸纳跨省流动人口9181万,占比达到73.54%,经济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成最大“人口赢家”,人口进一步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三是流动人口规模扩大,“人户分离”现象正在进一步加剧。最新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超出市辖区外的人户分离,包含跨省流动人口)为3.76亿人,十年间增长近七成。

除了这些宏观趋势以外,最新人口数据也表明一些微观结构的变化,例如,十年来,我国人口文化素质持续提升(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等,这些结构性变化都为我国完善人口政策、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与人口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科学化、精细化、高质量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人口是社会治理的核心要素,人口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与空间分布规律,理应成为社会治理创新、公共政策优化的根本依据和逻辑前提。“摸准家底”“搞清人数”为进一步完善优化国家施政方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创造了改革条件。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最新的人口发展特点,深化改革,构筑与大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特点相适应的高质量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从宏观到微观来看,重点要加强和完善相关治理制度的改革创新:

一是顺应快速城镇化和人口跨省区大流动趋势,深化系列制度改革创新,构筑公平、开放、包容的现代城乡社会治理新格局,努力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让其留得下、能融入,全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国家。首先,改革传统的以户籍人口和行政等级为依据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模式,全面实施以常住人口为核心依据的现代资源配置新模式。在全国统筹下,使资源分配及配置标准与人口数量挂钩,人口流入地做好增量规划,流出地做好减量规划,解决人口数量与资源空间错配的问题,为全国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提供制度基础。其次,持续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切实剥离附着在户籍之上的各种福利,让户籍成为出生登记的依据,而不是能否享受本地公共服务的身份凭证,除了一线城市外,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城市群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让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平等、无缝隙地共享城市经济发展成果,彻底解决人户分离及其“留不下”“融入难”的问题。再次,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优势,尽快建立健全全国性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加快电子证照数据库建设,力争实现所有证照办理和企业业务的全国“跨省通办”,为亿万人民群众提供最便利、最贴心的跨界流动生活体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城市群、都市圈可率先尝试推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进程,率先建成跨政区社会治理一体化示范区。

二是在全面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的同时,以家庭支持、年轻人为本位,努力构筑“促进家庭发展型”“年轻人友好型”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年轻人“无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奋发有为”创造最佳条件。首先,加强人口生育领域中的严格执法,加强数字技术应用的伦理规范,杜绝各类形式的出生前性别检测行为。其次,构建婚假、产假(男女方均享)、育儿等在内的“家庭全生命周期社会支持体系”,降低家庭养育成本和压力,稳步提高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水平,促进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切实加快养老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完善养老保险、大病救助、就业援助、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基本保障制度体系,下力气完善城乡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区养老综合条件,切实减轻年轻人群体承受的养老负担、子女教育及职业焦虑,创造一个宽松、适度、无忧的外部环境。

三是顺应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的趋势,法治与德治并重,引导全国人民不断升华人生目标的价值追求和心灵家园建设,塑造理性和善进取的大国国民心态。首先,切实深化收入分配、社会救助、社会评价等制度改革,切实建立保障社会机会、社会规则公平、正义的机制,让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群体所有民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共享发展机会,破解各种形式的阶层固化和社会排斥及偏见,在共同富裕、公平公正中激发人们发自内心的爱国之情、爱党之情、敬业精神。其次,充分挖掘并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之魂、安身立命之本的作用,加大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用中华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全社会充满正能量,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让每个人守住人生发展的底线,安顿好心灵的归宿,与现代化国家一道创造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