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记者走进经开区 感受发展“快车道”
生死抉择 16秒铸就永恒丰碑
心通桥民意排行榜 (5月17日~5月23日)
讲好党史故事 展现新时代亮丽风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生死抉择 16秒铸就永恒丰碑
中原英烈纪念馆内,亲属缅怀李剑英。 郑报全媒体记者 徐宗福 摄

(上接一版)有多次机会可以弃机跳伞,保全生命,但他却非常坚定地选择了成功率极其微小的迫降,为的就是保卫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

据现场目击调查得知,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一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一个砖瓦厂,共有814户人家。事发当时,正值中午时分,有大批农民在田间收获大葱、白菜等作物。

而当时飞机上有800多升航油、100多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

危急时刻,李剑英选择向死而生!

七尺之躯搏长空,信念何重身何轻。2006年11月20日上午9时许,兰空某团驻地县文化活动中心,鲜花如潮,挽幛如云,哀乐低回。不到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变成了鲜花和泪水的海洋。

将军来了,驻地县党政军领导来了,飞行员、普通士兵也来了,更多的是自发赶来的群众,他们怀着敬意和感激,为烈士送行。

而在李剑英牺牲的地方,经常有附近的群众和学生汇聚,敬上一瓶白酒,献上两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他们用最为朴素的方式,怀念着为了保护他们而牺牲的英雄。

“如果不是他的强行迫降和高超驾驶技术,说不定我们很多亲人会受伤。”村民杨立林并不认识李剑英,但在他心里,李剑英比亲人还亲。

“要用挚爱的精神去爱党、爱国、爱老百姓。爱是人类至高无上的品质,没有爱,我们就成了禽兽不如的东西。”李剑英的日记上写着这样的话,他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

当家庭遭到不幸时 把悲痛埋在心底

“亲爱的家长同志,我们部队是培养飞行员的摇篮,您的儿子来到我们部队,将要进行一系列军事、政治、文化、体育的教育和训练,请家长同志们放心,我们将按照党的需要、空军的要求和您儿子的具体情况,尽全力把他培养成为一名飞行员和空军需要的有用之才,为空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贡献力量。”

这张保存完好、落款时间为1982年的发黄纸张,从西北寄往中原,“落户”到郑州市金水区一个叫“姚桥”的小村庄后,30多年间,一共被翻阅过多少次,已无从得知。

对李剑英的家人来说,他的离去,是永远的骄傲,也是永远的痛。

年三十,全家团聚,按理应该高兴,可唯独少了一个重要的人,全家围坐在餐桌前,专门给他留了位子,摆上碗筷,斟上美酒,大家回忆着他的点点滴滴,仿佛他就坐在这里,像以前一样喝酒聊天,规划着全家的将来……

李剑英的父亲李德福在《孩子,过年了》中写道:

“你是个好孩子。从小到大没让我操过心。更可贵的是,你顺利地被招飞,上了航校。你可是为我争了大光。逢年过节政府慰问军属,我都觉得很开心。虽然你参军后和我相聚少离别多,但你还是很孝顺,写个信呀打个电话呀捎个小礼物呀,变着法子让我开心。”

“听到你出事的消息,我彻底垮了!你说等你不飞了要好好儿陪我呢,你还没停飞,我还好好儿地等着,你怎么就走了呢?让我这白发苍苍的老人来送你,你不是存心气我吗?你咋就这么狠心呢?等到我明白你当时的处境,我能理解你了。孩子,你做得对!咱做事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党和人民对你的培养,对得起部队对你的教育。你是军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你的职责。你牺牲了,用我们一家人的悲痛却换得了千家万户的平安,孩子,这就值了。”

父爱如山,朴实的话语,温柔却力重千钧。

“感谢家乡郑州给予大哥的纪念,每次到烈士陵园祭奠时,都会看到不认识的群众和学生向大哥鞠躬致敬,我们家属都会感动得掉泪。”在中原英烈纪念馆,李剑英的二弟李伟和四弟李坚明带领记者来到社会主义时期烈士纪念厅,这里陈列着李剑英烈士的生平介绍,《西北苍鹰》《长空剑魂》《李剑英先进事迹资料汇编》等书籍和烈士遗物,静静地诉说着英雄故事……

长兄如父,昔日点点滴滴,浓成化不开的思绪,总会在特定场合被瞬间点燃。

为家为国为事业 他用真情捧出炙热爱心

李剑英招飞入伍后,就为自己立下奋斗目标:当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忠诚守卫祖国的领空。他勤奋刻苦,谦虚好学,各个课目总是在同期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毕业后,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痴迷地钻研航空理论。每次飞行准备,不管是飞了多少次的课目,李剑英都反复计算、反复演练,对各坐标点经纬度的测量甚至精确到秒。组织模拟训练,按规定雷达不提供精确引导,他根据机型特点和预知航线精心准备,反复推算,每次都是第一个发现“敌机”。

“李剑英热爱飞行,只要是飞行的事,他就浑身来劲,再大的困难他都能克服,再大的苦他都能受。”战友说,他曾与同伴们在零下20多度严寒天气下,反复在地面演练场推算数据,作队形调整,反复比画,模拟出动攻击。几天下来,他的耳朵和手都冻烂了,最终他带队的小分队在正式考核时,一举取得了全胜的战绩。

在西藏驻训期间,李剑英还创造了“编队飞行时间最长、高原超低空飞行高度最低”等5个第一,出色胜任了一名空中带队长机的职责。

李剑英在飞行训练中精益求精,力求使每一次飞行都有收获,都完成得完美无憾。在他25年飞行生涯5003个架次的飞行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飞行经验,从未发生过“错、忘、漏”现象和事故征候,任务完成率100%,成功率100%。

李剑英还有个绰号叫“值班专业户”,这是战友们送给他的,只为真诚的谢意,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他都用一颗热心关爱着战友。

李剑英的真性情热心肠似乎是天生的。李家兄妹五人,李剑英最大,从小他就养成了替父母照顾弟妹的习惯。1982年被选拔进入空军部队学习后,尚且年幼的弟弟妹妹们就只能在他回家探亲时才能见一见这个大哥。“我那时小,印象中就是大哥每次回来都会给我们带糖,用布片缝成布袋子,里面装上他攒了很久的糖,再把口封起来,像个小枕头一样。”在李坚明的记忆里,儿时吃过、玩过的稀罕东西都是大哥给他们带的,也是大哥让他们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父亲是民办教师,对兄妹几个的教育格外重视,但是因为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孩子又多,经常是这个的学费交上了,那个就得欠着。”在弟弟们心里,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是大哥每月寄回家的工资撑起了整个家。李伟感慨道,“我们兄妹几个一直很和睦,遇事有商有量,有难大家一起扛,这些不仅是源于父母从小对我们的教导,其实也是大哥带得好。”

大爱无言,小爱有行。几十年来,由小家到大家,李剑英从点点滴滴做起,怀着感恩之心,培养了对国家、对人民、对军队的热爱之情。2004年,李剑英的爱人患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每月需要化验尿、血常规,吃激素和中药。当年年底,李剑英的父亲患了心脑血管疾病,母亲也有冠心病,经常住院治疗。家中父母和兄弟劝他早些转业,三弟李新伟托人为他联系好了民航公司,月薪超过万元,可他却婉言拒绝了,并对弟妹说:“国家培养咱花了那么多资金、精力和时间,不先保国哪来富家呀。”

理想的火花 激励雄鹰继续飞翔

爱的五月,暖阳笼罩。西南边陲,天蓝云白。李凖驻守这里已经多年了。

15年前,李凖在父亲李剑英牺牲的地方,捡到了飞机座舱上的残片,郑重地在上面刻上了父亲的名字、战机的轮廓,做成挂坠,一直带在身上,以此纪念父亲和他心爱的战机。

长大成熟的李凖,穿上了和父亲一样的空军蓝。军校毕业时,他谢绝家人和父亲生前战友希望他回父亲原单位工作的好意,选择来到彩云之南,守护祖国西南边疆。

“珍藏父亲的荣光,带着父亲的初心,在自己的路上拼搏奋斗,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稳,才能像父亲一样当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好军人。”这么多年,李凖对父亲的怀念、敬仰,从未改变,对记挂着父亲的人们的感谢,从未改变。

翻开李凖的朋友圈,每年仅有的几条更新,总有一条是怀念父亲李剑英的,日期都是当年11月14日。因为这一天,是他的父亲、英雄飞行员李剑英逝世的日子。

“儿时的记忆已有些残缺不全,但却忘不了父亲的每次休假。一到休假,父亲都会带上好吃的、好玩的,回到家乡农村,陪伴爷爷奶奶和我。还记得,在乡间的田垄上,他卷起裤腿、扛起锄头,做个勤劳的农夫、孝顺的儿子。还记得,他把我扛在肩头,陪着我玩耍,给我讲故事;当我犯错时,他收起慈爱、展露严厉。”李凖说,作为飞行员,父亲常年忙碌,直到上初中时,才有机会来到他的驻地,得以在他飞行之余感受他的关爱、教诲。

2019年,李凖也成了父亲。11月14日,他专程带着出生不久的女儿前往父亲的墓前哀悼。“我也曾回到父亲当年牺牲的地方,看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小学,看到孩子们快乐健康地生活,我完全理解了父亲的选择。”李凖说,自己会一直循着父亲的足迹,继续着他未走完的路。

从军25年来,李剑英精忠报国的心不变,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不变,长空砺剑的决心不变,这就是一个军人的人格,这就是他无悔的追求。红丝线夹在《为人民服务》一文的《毛泽东选集》,印着军人誓词和道德规范的卡片,表面被磨得光滑油亮的模拟训练飞机模型……从他的遗物里,我们可以看到烈士灵魂深处迸发的理想火花,而这火花,继续点燃着更多如李凖一样有着空军梦的有志男儿,翱翔蓝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