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魅力郑州 “引力”十足
红旗渠畔学党史
开展党史宣讲比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到豫西上一堂“沉浸式”党课
“小红象讲党史” 志愿服务掀热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口加速涌入 排名晋位升级
魅力郑州 “引力”十足
郑州宜居的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郑报全媒体记者 侯爱敏 张倩 李娜 徐纲领 文 马健 图

伴随全国各地“七人普”数据发布,郑州的常住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量在全国所处位置逐渐清晰。市统计局昨日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郑州1260.1万人的常住人口量,跃居全国城市第10位、中部地区第一。人口数量全国排位比2010年“六人普”前移11位;十年人口增长量,居全国城市第5位。

吸纳人口加速涌入,人口数量和增长量在全国排名快速晋位,郑州魅力何在?秘诀是什么?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郑州强大的人口吸纳力,是区域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核心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规律使然,其次是一系列国家战略相继落地郑州的政策导向助力,当然还离不开城市自身持续提升的综合竞争力优势。

良好产业基础提供强大支撑

近年来,郑州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大的产业基础成为人口吸纳力的重要支撑。

“十三五”时期,郑州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近1.6万亿元,完成工业投资超过4800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郑州积极践行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郑州中铁装备集团时提出的“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着力推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确立了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和服务业七大支柱产业,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生态农业和数字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智能手机、宇通客车、中铁盾构等一批郑州创造、郑州品牌快步走向世界,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

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目前全市拥有全国41个行业大类中的38个。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145.7亿元,增长5.8%;工业企业达到1.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84家,百亿级企业13家。坚持打造电子信息“一号”产业,积极培育汽车及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现代食品制造、铝加工制品、生物医药等工业主导产业。2020年,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1.9%,比2019年提高4.6个百分点。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现代食品、铝加工、新型材料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随着中原科技城建设全面启动,目前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2900家左右,全省占比45%以上。登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86家,占全省登记入库企业总数的50%。

枢纽+开放优势吸引人口加速流入

空铁复合、海陆通达。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共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开放的优势,让郑州的人口聚集能力越发强大。

今年一季度,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49.5%,货运同比增长85%,客货运继续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打上“飞的”快速飞往世界各地,吸引越来越多的货流在郑集聚,运输业、仓储业等上下游相关服务产业迅速发展,吸纳就业人数多越来越多,城市的韧性和活力不断彰显。

2020年,郑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140.67万人次,全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流量”指标背后折射的是郑州机场与日俱增的竞争力。2020年郑州机场新增15个国内通航点,新引进桂林航空、乌鲁木齐航空、江西航空设立郑州运营基地,机场过夜客机达55架,再创历史新高。

“空中丝路”越飞越广,“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通达,郑州“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目前,中欧班列(郑州)集疏网络覆盖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超6000家,构建了河南连通欧洲、中亚和东盟及亚太(日韩等)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成为国内中部地区制造业输出、亚欧商品输入的黄金干线。

物畅其流、人悦其行。对一座城市而言,人无疑是最核心的经济要素。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因高铁的发展“人气”倍增。

今年央视春晚让“郑州东站”火了。不少网友专门前往郑州东站打卡。从2010年郑西高铁开通至今,以郑州为中心的 “米”字形高铁网已经开通运营京广、郑徐、郑渝、郑阜、商合杭、郑太铁路。“米”最后的一撇——郑济铁路郑濮(阳)段目前正在火热建设中。

海外留学回国的赵女士,选择在郑州创业安家。“我是成都人,从海外回国后,我选择把郑州作为我工作的主战场。”赵女士说,做出这个选择,一是郑州国际航空货运的快速发展,十分契合自己的创业项目,二是郑州高铁十分便捷,郑州成都两地之间“切换”十分方便。

相关专家表示,四通八达的高铁网,可以快速聚集起旺盛的“人气”“商气”,郑州在中部崛起中,将成为最活跃的区块之一。

高含金量人才引进政策功不可没

超强人口吸纳力的背后,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人才引进政策功不可没。

从2015年实施的“1125聚才计划”,到2017年的“智汇郑州”人才工程,从2020年实施的“黄河人才计划”,到2021年郑州系列人才政策实施暨人才工作“一件事”上线……一揽子不断升级、更为精准的人才政策,为天下英才抛去诚意满满的橄榄枝。

2015年5月,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实施了“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按照计划,将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引进1000名掌握核心技术资源、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100个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培养200名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持续创新能力,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业企业家;汇聚50名以上“两院”院士等国内顶尖专家型人才。配套出台的“1+7”政策体系,内容涵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管理等7大方面,是我市历史上含金量最高、分量最重、最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2017年11月23日,“智汇郑州”人才工程“1+N”政策体系正式发布。首批同步出台了22个配套政策,全面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居留签证、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服务,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真正打造“人才之家”。

2020年9月15日,《关于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在中原科技城政策发布会现场面世。这是我市结合自身实际,旨在针对人才痛点、打通政策堵点推出的“3.0版”郑州人才新政。这一政策更为精准,在住房补贴方面,针对不同类别人才给予相应的住房补贴或免租住房,最高补贴达300万元。

2021年4月,我市的人才政策进一步升级细化,聚焦“海内外高端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产业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名医名师名家”五大群体,子女上学、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家庭“琐事”悉数涵盖。发布会以“一城、一策、一事”为关键词,勾勒出“山河祖国、风华‘郑’茂”招才引智的宏图胜景,掀开了营造生态、平台引领求贤纳才的新篇章。

有温度的城市吸引八方来客

办事是否方便,居住是否惬意,点滴小事折射的是城市人性化的温度,更是一个城市人口吸引力的软支撑。去年,有温度的郑州获评“202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教育幸福度、医疗健康幸福度、安全幸福度、交通幸福度等指标排名领先。颁奖现场,有机遇、有舞台、有大爱的郑州,向全国城市分享自己的幸福密码。

近几年,我市持续发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小微企业“11000”极简办电模式、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等经验做法得到全国复制推广,成功晋级全球营商环境友好城市100强,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形成了在全国晋位升级的良好态势。

良好态势的背后,是全市上下对表“世行标准”、对表“用户体验”、对表“法治城市”、对表“数字政府”, 找短板、下猛药的实在功夫。

通过“四端融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掌上办”“随时办”“刷脸办”,打造了政务服务“郑州样板”,成为全国场景应用最多的数字化运营城市。

按照“1+X”模式打造商事登记“一件事”,创新形成“一站式”统一联办、“套餐式”自主选办服务模式,实现80%的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至2020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37万户。

2020年减税费196.8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比重为15.6%,占全省减税降费总额的1/4;实施中小微企业承租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租金“两免三减半”,减免房租3860万元。

日前国家发改委在苏州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传出消息,与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相比较,郑州2020年营商环境便利度综合得分提升20分以上,营商便利度排名百分位提升了30个点以上,达到这一提升幅度的,全国仅有青岛、郑州、重庆三个城市。

希望的热土可尽情描绘未来

常住人口的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成为吸引人口集聚的根本原因。

伴随一系列国家战略落地,郑州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未来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将扮演的角色,被一致看好。

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郑州正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程。“1+4”郑州都市圈加快建设,郑州对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的影响作用在显著增强。龙头已经高高仰起,郑州的带动辐射作用越来越突出。

自贸区郑州片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大数据综试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让郑州释放出空前的利好效应,城市发展“势”能大好,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抢抓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人们纷至沓来,希望在这里完成梦想、实现人生抱负。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可尽情描绘未来。她的明天,写满了美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