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10月起施行
省人大常委会 通过一批人事任免
郑州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发布
向全市少年儿童 致以节日美好祝福
切实把为民实事 办到群众心坎上
“四水同治” “郑”在行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四水同治” “郑”在行动

(上接一版)如今的贾鲁湿地,鱼类众多,白鹭驻足,野鸭成群。而坐落在贾鲁河畔的贾鲁河历史文化展厅白墙黛瓦,与贾鲁湿地相伴相依,呈现出一派江南特色韵味。

推进河湖长制 落实治水责任

我市把推进“四水同治”与推进河湖长制结合起来,统筹谋划推进。

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我市按照“全面、扎实、率先、有效”的工作思路,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美丽郑州建设为目标,在116条河流、16个湖泊、141座水库、473处小微水体上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当前,全市共设立河长2361名,河湖巡察员1266人,湖长335名,库长307名,沟(塘、堰、坝)长473名上岗履责。

我市全面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同时,结合河湖实际,探索设置了“河湖警长、河湖检察长、民间河长和媒体河长”,同时设置河湖巡察员负责日常养护,并构建了河湖管护的“领头队、参谋队、突击队、协调队、先锋队、护卫队和监督队”,形成了“八长一员、七支队伍”的河湖长制工作组织体系,形成了河长管河、护河的团队合力。

在工作中,我市采取“河长带头清、部门联动清、司法介入清和媒体监督查、社会参与查、纪委介入督”的“三清两查一督”措施,推动河湖“四乱、三污”问题的解决。通过“清四乱”的常态化开展,河湖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提升。目前,生态效应初现效果,疣鼻天鹅等一大批珍稀鸟类安家郑州,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的获得感逐步提升。

开展专项行动 改善黄河生态

来到位于惠济区的黄河南裹头广场,登上广场西侧的观景平台,但见河面宽阔壮美,河心的沙洲一片青翠,不时有水鸟掠过,一派人水和谐的画面。

但以前的南裹头可是渔家乐聚集区,南裹头河面上最多时有80多条渔船供游客进行餐饮。南裹头东西两侧岸上也逐步发展成为经营餐饮的信阳渔民的聚居区,最多时有200多户。经过近几年连续的综合治理,清理走了渔船和渔民,拆除了房舍,对空出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植树种草,恢复湿地,在原南裹头上修建了南裹头广场观景点,整体风貌焕然一新。

来到与南裹头广场相距不远的海事广场,网友“鹤顶红”和几个朋友正在这里游玩。“现在这里的环境太好了,我每周都要过来散散步、跳跳舞,心情可好。”正在拍视频的她告诉记者,现在准备把这个景点拍成视频发到网上,推荐给网友。

南裹头广场的变迁是我市强力推进黄河“清四乱”的缩影。

黄河惠济段河道长约33公里,滩区面积7.42万亩。近年来,惠济区以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为重点,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强力推进黄河滩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拆除违章设施120余万平方米,清运垃圾40万立方米,清理整治大棚房9处、违建别墅123栋;清理采砂场17家,拆除搅拌站8家,取缔养殖场12家;破除硬化地坪30万平方米;取缔农渔家乐55家,征收渔家乐渔船147条、游艇104艘,恢复湿地1500余亩,黄河滩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