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一版)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共派出驻村干部4192人,其中驻村第一书记1334人。作为一线的“扶贫尖兵”,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着力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党建引领,聚力脱贫攻坚。 2018年9月起,作为荥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驻乔楼镇冢子岗村第一书记,唐土金始终把增强党支部堡垒作用放在首位,把抓班子建设、带优秀队伍作为抓好党建促扶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实现党建扶贫共促。他将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融合,在“盘活”上想办法,从“严管”上下功夫,尤其是实行党员干部入户进家,明确包保对象,细化帮扶措施,建立完善走访和解决问题台账,推动促进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谋思路、出实招。 因地制宜,唐土金和村“两委”确定村里发展鸡蛋卷产业,以实现扶贫方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项目带动性很强,订单量大的时候厂里得近30名工人才够。”唐土金说,产业发展为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保障,获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认可,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彰显。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登封市公安局驻毕家村第一书记高幸博刚到毕家村时发现,面对扶贫利好政策,村里不少村民不仅不以当贫困户为耻,反而以当贫困户为荣。工作队定期开展“文化大讲堂”等活动,每月邀请专业人士开展相关教育,同时开展党员志愿帮扶贫困户活动,让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脱贫致富。村民梁飞曾因家庭生活困难一度萎靡不振,接受教育后思想开始发生变化。2019年,高幸博帮他贷款3万元接手了一个养猪场。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梁飞养猪的净利润已近百万元,他也被评为郑州市脱贫致富标兵。 通过精准帮扶,毕家村从原来的穷村、乱村变成了干净整洁、和谐的脱贫攻坚红旗村,多次受到表彰。“我早已和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毕家村成了我名副其实的家了。” 高幸博感慨不已。 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 2020年3月,梁庆周被市农委选派到中牟县狼城岗镇北堤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组织村支部成员到外地考察观赏鱼养殖、大棚种植等产业项目,学习先进理念,提升发展能力。围绕村里的产业基础,他着力帮助村里做大做强沿黄河大提水果采摘带,培育壮大苹果种植和水产养殖两大特色产业,重点打造蜗牛养殖、高效农业、生态种养游三个产业基地。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到140多万元。 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北堤村不仅实现了整体脱贫,而且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初来时,贫困群众一脸茫然、愁容满面。如今,却是目光坚定、喜笑颜开。” 梁庆周坦言,群众精神面貌的转变让自己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情牵乡村,不少第一书记在任期结束后选择继续驻村,为村民群众谋发展、办实事。 赵丹是巩义市融媒体中心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2017年11月,到芝田镇喂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她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打造便民服务中心,组织成立农民读书会,使喂庄村由软弱涣散村蜕变成为郑州市十佳“书香”乡村。 2020年3月,任期结束后她本可以回到单位,但她依然选择继续驻村,到鲁庄镇后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后,她积极申请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10余万元,建设蔬菜加工车间,突破村集体经济“零”状态;利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建设安全用水项目,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她还联合镇区第一书记探索直播带货助推乡村发展,共同打造鲁庄镇电商创客空间,并积极引导群众学习电商知识。“我相信,只要心中想着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实事,不管在哪里都会受到欢迎。” 初心携手梦想,田野看见希望。肩负使命,驻村第一书记继续奔忙在希望的田野上。 村党支部书记:任劳任怨 当好脱贫致富“领头羊”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我市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着力建强配优农村党支部,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的旗帜在脱贫攻坚阵地上高高飘扬。 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 村党支部书记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中,作为“领头羊”角色非常重要。村支书既是脱贫致富过程中的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也是党的惠农政策的宣传员。在脱贫攻坚战中,一批能干事、干好事、无私心、有担当的党员,成为产业致富的“带头人”、贫困群众的“知心人”。 过去的新郑市辛店镇史庄村,基础设施条件差,种地都是望天收,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是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也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 村民要脱贫,产业是支撑。自2008年起担任史庄村党支书记的史红立明白,穷怕了、苦怕了的村民不愿也不敢随便把钱往产业上投。“唯一的办法就是典型示范,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于是,史红立不顾家里人反对,租了村里几十亩土地种上小米和红薯等杂粮,同时鼓励党员和村干部带头种植小杂粮。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村千余户农户共发展杂粮种植2000余亩。2018年,史庄村小米加工车间建成投产,帮助贫困群众每亩增收1000多元。史庄村还先后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8个,带动20多户贫困户就业,实现户均年增收3万多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 乡村人居环境的好坏,影响着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不少贫困村的领头人也注重改善村里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的居住体验。 年过五旬的左超军担任航空港区香炉朱村党支部书记已20年。2020年,村里努力发展产业致富,为群众增收220多万元。这一年,村里还新修村道1.7万多米、铺设污水管网2.1万多米、修建游园7000多平方米、新建污水处理站2座、扶贫冷库1座、党群服务中心1座。如今,村庄变美了,村民的幸福感也提升了。 一项项数据,是村庄变得美丽宜居、村民生活愈加富足的佐证,也彰显着村党支部“领头羊”的担当。 在一批善作为、勇担当的“领头羊”的带领下,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我市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不仅取得引人注目的扶贫成效,也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党员致富带头人:发挥特长 带领群众共同奔小康 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一些党员致富带头人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新的活跃因素和重要推动力量。 科技赋能,扶贫提效。一些农业科技人员发挥特长,帮助村里引进新优作物品种及现代栽培新技术、栽培新模式,培育特色品牌,引导村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贫困户利用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 新密市袁庄乡乱石坡村底子薄、基础差。市农科所专家杨巧云被派驻到乱石坡村后,垫钱为村里购买生产资料,为村里引进葡萄、梨树等5个树种30多个新优果树良种,建成了260亩的果树采摘园,带动100多户贫困户顺利脱贫。特别是引进的杏李新品种品质好、产量高,受到种植者和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在乱石坡村的种植面积已有100多亩,效益显著。今年,该村成功引进的羊肚菌种植项目,成为村里又一高效产业。 每引进一个新品种、一项新技术,杨巧云都亲自跟进,手把手教村民。杨巧云还组织村民开展系列培训,使贫困户成为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村民李福寿、李拴超就是我们培训的乡土技术人才,如今已经能够带领村民独立应用现代栽培技术。”说起这些,杨巧云很是欣慰。2019年年底,乱石坡村19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全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来的50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11000多元。 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既有倾情驰援的党员科技能手尽己所能、不胜不归,也有思念故土的“能人”党员响应号召、返乡“参战”。 中牟县狼城岗镇北堤村锦鲤养殖基地,项目负责人马海山看着锦鲤抢吃食物在水面上荡起粼粼波光,他的内心充满着喜悦。马海山是北堤村人,在外创业小有成就。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回到家乡办起了中牟县正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帮乡亲们脱贫致富!” 2016年,他申请产业化扶持资金30万元,给35户贫困户无偿提供观赏鱼苗100多万尾,并无偿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统一饲料,统一销售。当年35户贫困户每户净收入5万多元,实现稳定脱贫。随后,他又以政府扶持资金作为股金让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以分红形式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动员爱心企业向22户贫困户提供18万元的股金,再次入股,年底收益分红,增强造血功能。2019年,他又建设特色种养游生态循环项目,与全镇308户贫困户签订用工协议。截至目前,全镇有33名贫困群众先后在基地务工,年收入最高的3万多元。 党员带头上,群众跟着干,脱贫有盼头。 截至2020年年底,我市18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9.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党员脱贫致富带头人倾力奉献、苦干实干,与社会各界一起共同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用热血和忠诚兑现了党旗下的誓言,用脱贫实绩回报了群众的期盼,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在这场伟大而艰巨战斗中,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弘扬传承。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全市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员脱贫致富带头人将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接续奋斗,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