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西里路:有故事有颜值的小街
“黄河情 颂党恩”诗词 朗诵会线上征集作品
“四史”宣传教育进万家
让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
参观先进群体教育基地 始终牢记艰苦奋斗精神
翰墨飘香颂党恩
用活红色资源 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
黄河南岸再添“绿丝带”
心通桥民意排行榜 (5月23日~5月30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西里路:有故事有颜值的小街
看最美街道扫描二维码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张尧鹏 文/图

老郑州都知道西里路,不长,区区900来米;但西里路的故事却很长很长:“一条杜岭街、半部郑州史”,杜岭一号、杜岭二号方鼎就是从这个片区重见天日的。

假如有故事和有颜值互为彰显,那想必是件无比曼妙的事情。现如今,通过实施道路综合整治,西里路,故事还是那么绵长,颜值的确大为提升了。

说起西里路的前生后世,80多岁的杜岭志愿第一人陈玉琴最有发言权,陈玉琴老人从小在杜岭街长大,是美丽街区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以前的道路破损严重,一到雨天,走在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夜晚出门都要带上手电筒,路上也没有椅子,邻居们休闲联络都是搬着个小马扎,坐在马路牙子上聊天,我们都盼着改造。”

“陈老太太们”把“试卷”交给了街道,杜岭街道秉承精心构思、尊重文化、保留特色的宗旨,抓好“老建筑、老故事、老品牌”活化利用,留住城市记忆,以“绣花”工艺,对西里路从功能、文化、安全等多方位打造,深入挖掘西里路东西两段背后文化,采用了由古至今、渐渐延续、娓娓道来的方式,全面展示杜岭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断演变过程。于是,“升级版”的西里路完美呈现在老市民眼前——

看,通过复刻质朴的古门古窗,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景观小道。其间既有杜岭方鼎文化展示和商代历史复原,又有市井文化复刻和民间用品复原。

瞧,从厚重杜岭、印记杜岭、风华杜岭、星光杜岭四个方面,采用古老竹简的形式,以时间前后为序列,布置于人行道各个休息空间所对应的墙体上,形成了一个个有序的节点,幻化为雅俗共赏的艺术长廊。

如果说西里路东段是一步厚重的史书,那么,西里路西段则是二七商圈中的耀眼一环:婚纱特色街。实施道路综合整治之后,西里路果真披上一袭“西里星光大道”的时代“婚纱”——

顺着铜制小脚印一路向西,影像文化长廊向每位来宾讲述着摄影发展史及影像发展史。胶片长椅、人物雕塑穿插其中,大胶片景观上一幕幕婚纱老照片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鲜活的故事;

“美好生活展示亭”,橱窗内展示有一百多年前的照相机、新中国成立时的第一部电影放映机,记录着街头巷尾原生户生活的老照片,诉说着西里路五十多载斑驳的光影故事;

门头改造换新、墙面翻新涂装,优化完善地面台阶,贯穿整个路段的红毯造型步道砖,心形座椅穿插在景观带之间……“城市家具”齐齐报到,让“古韵”西里名副其实。

“杜岭之声”朗读亭,让各行业人群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稍作暂停,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最想表达的情愫,用发至心灵的声音朗读自己的人生梦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冷了能取暖、热了能乘凉、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这太好了。”提起路旁边这家新增的悦心驿站,环卫工老甄的获得感是那么的满足。而在一旁唠嗑的西里路老姊妹们更是抢着话茬告诉记者:“这个驿站确实不简单,里面不时地搞义剪、义诊、老兵讲故事等活动,我去逛了好几次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