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板凳会议”解群众烦心事
赓续红色基因 厚植爱党爱国情
学党史 强党性 提能力 宣传干部开展集中培训
“七个一”为载体 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专题辅导推动党史 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追忆红色历史 重温“二七精神”
打造全域科创新体系 激发创新创造新活力
加强城市规划 让生活更美好
建品质安置房 圆幸福安居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经开区召开科技人才工作推进会
打造全域科创新体系 激发创新创造新活力

本报讯(记者 王译博)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6月2日,经开区召开科技人才工作推进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市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暨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大会精神,安排部署下一步全区科技创新工作。

“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创新发展体系,求创新、求突破、求实效,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未来五年,经开区将全面实施创新主体的引进培育、建设完备的研发平台和双创载体、加快科技成果协同转化、集聚科技创新人才、优化科技服务支撑“五大举措”,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全省创新创业发展新高地。

会议还对经开区科创先锋团队、最美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同时集中发放科技奖补资金2600万元。

“十三五”期间 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十三五”以来,经开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创新发展体系,努力拼搏求创新、求突破、求实效,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科技工作重要指标增长迅速,2020年,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13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获批建设“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和河南省汽车及先进零部件产业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五年来,经开区累计投入区级财政资金10.5亿元,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资金12.8亿元,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出台《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建设人才强区意见》等政策性文件,鼓励企业加强创新、引进人才。大力推进“工业标准地”改革,探索新型融资方式,加快科技项目建设。建成5G基站1300个,加快5G+创新场景应用,信息技术逐渐普及。

平台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经开区共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09家,其中国家级平台13家,省级平台103家,形成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引入大连理工大学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加强院地合作、成果转化,多项合作开出共赢之花。五年来,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双创载体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孵化科技型企业1600余家,成为全区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明显提升。引入中建七局总部、浩鲸科技、高途课堂等创新企业,丰富了创新业态,经开区初步形成了以主导产业为主,生物医药大健康、数字产业、超硬材料、电力设备、IT教育等多业态发展的创新链条。大力开展梯度培育,中铁装备、郑州煤机、宇通客车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设立子公司、参股新企业,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形成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的格局。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五年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30项,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中国工业大奖2项;取得了一批知识产权,荣获国家专利金奖5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5.7件,位居全市前列。宇通5G无人驾驶公交车运行已满两年;安图生物“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中铁装备“龙岩号”实现对TBM传统破岩理念革命性的创新带动;郑煤机成套化工作面实现“从0到1”的突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2020年度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大力引进领军人才,积极推进技术骨干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引进国家、省市人才计划人才139人,海外留学人员233人、高技能人才2860人,引进杨华勇、张铁岗等院士与区内企业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攻克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郑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全区共有本科学历3万余人,研究生学历4239人,博士学历1177人,为促进经开区科技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十四五”再发力科技创新领域 2025年经开区科技型企业将达2000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今年年初,经开区提出了“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口号,经开区靠什么实现“二次创业”?归根结底还要靠科技创新,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弥补差距,才能实现与历史性交汇期的同频共振。

“十四五”,科技创新和动能转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开区结合全区产业需求、集聚优势,全面实施创新主体的引进培育、建设完备的研发平台和双创载体、加快科技成果协同转化、集聚科技创新人才、优化科技服务支撑“五大举措”,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全省创新创业发展新高地。

到2025年,经开区科技型企业预计达到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0%以上。省级以上研发中心达到200个,双创载体达到400万平方米。引进培育10个创新创业领军团队,集聚100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1000名精英骨干人才,引培1万名专业技术人才。

完善政策 优化环境 激发全区科技创新活力

今年,经开区出台了《郑州经开区深化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拿出了高于郑州市平均水平的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并对获得创新相关奖项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经开区去年奖补企业20多亿元,以后每年都会不少于这一标准。

着力抓好各类平台的打造。充分整合已有创新平台资源,突出主导产业,引进新兴产业,引入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着力加强智能化改造,加快集聚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特色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协同创新,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技术研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科技金融平台和知识产权平台,加强技术、工艺、产品、管理等多领域研发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着力抓好创新主体的培育。创新主体是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经开区将加大力度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较强行业引领能力和国内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同时,立足园区的主导产业,围绕产业生态圈构建,吸引来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

着力抓好开放创新的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组织引导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吸纳国内创新资源,推动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同时深入落实已签约合作项目建设进度,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开发新的合作项目,促进协同合作步入新阶段,取得新成效。

广聚英才 引育并举 稳步落实人才服务保障

科技创新,人才为重。

如何留住人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经开区下了大功夫。

经开区出台了《关于实施“郑州经开人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区的意见》,在郑州市设置的四类人才门槛的基础上,经开区将标准降低,在人才房保障、子女上学、家人就医方面提供方便,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真正感受到政府提供的温暖,使人才可以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让人才能专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潜心研究,给社会创造价值,通过人才带动创新。

搭建平台聚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经开区加快人才集聚平台建设,为全区重点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坚持“双十工程”项目推进机制,加快推进经开区智造服务产业园、信息产业园、滨河数字产业园、建业之窗建筑科技产业园等小微企业园和瞪羚项目一期、二期双创载体建设;区科技人才局加快研究制定载体建设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改造闲置楼宇、厂房等资源建设小微企业双创基地,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全链条孵化模式,提升全区人才和科创项目的承载力。

优化环境留才。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关心关爱的服务环境,提供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当好人才“后勤部长”、开辟服务“绿色通道”,让各类人才在郑州经开区感受温暖、安心工作、顺利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