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从新中国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呼唤“二七精神”
提升干部理论教育培训实效
“减负清单”可以有
提高基层干部履职能力的着力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新中国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姜 辉

深入学习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是从中汲取无穷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

深刻领会实践历程和伟大道路,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新中国70多年的光辉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创造性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曲折发展中,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探索,终于成功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成功走出一条人类发展史上实现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正是由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在正确道路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经过长期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四个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深入学习新中国史,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深刻领会理论创新和伟大思想,自觉加强理论武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继续丰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统揽“四个伟大”的新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这一伟大思想,作为指导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形态,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结合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核心内容、科学体系、实践要求,深刻领会其时代意义、历史地位、理论价值、卓越贡献,深刻领会其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自觉运用党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重要启示和宝贵经验,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进行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中,在取得翻天覆地的伟大成就中,在创造惊天动地的新时代伟业中,获得了非常深刻的重要启示,积累了无比丰富的宝贵经验。

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不断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必须坚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制度优越性和显著优势;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必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核心权益;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积累的这些宝贵经验,充满着智慧和勇毅,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通过学习新中国史,要全面汲取经验,获得深刻启示,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深刻领会艰辛探索和伟大精神,大力弘扬优良作风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懈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不断、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谱系。

在艰苦卓绝、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锻造了抗美援朝精神;在艰辛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催生了“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在革故鼎新、风雷激荡的改革开放中,产生了改革开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在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一系列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凝聚起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磅礴力量,树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伟大精神为立党兴党、报国强国提供了丰厚滋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要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深刻领会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树立正确国史观

新中国史就是一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树立正确国史观,就要紧紧抓住这个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国内外敌对势力拿新中国史上的挫折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树立正确国史观,就要准确把握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其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新中国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新中国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树立正确国史观,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进一步统一思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