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玉壶存冰心
沙曼翁与河南书法
一杯安心茶
晒 麦
童年(油画) 魏云龙
《画说京脊》:青年文物修复师的成长历险
话说传统麦收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晒 麦

♣ 芦 苇

到了晒麦这一阶段,标志着夏收已进入尾声。村庄终于可以平静下来。人们的脚步轻松起来,两人在街上对面遇见,如果是女人,可以停下来扯几句家长里短;如果是男人,递上一支烟,说说天气或者别的什么。

但在麦收时,分秒必争。一大早,人们不是在地里,就是在通往麦地的路上。个个神色匆匆,如果天上乌云密布,那人们就会把焦虑写在脸上。要是不及时收割,阴雨连绵,麦粒就会烂在地里。这时候,如果哪个孩子不看形势,还哭哭啼啼闹,屁股是会结结实实挨母亲一顿胖揍的。

等麦子从田野来到打麦场,全部脱颖而出,只等晾晒后,母亲脸上这才终于有了笑颜——是丰收的喜悦。孩子在这时可以适当地撒一下娇了。母亲在打麦场上,将收获的麦子摊开晾晒,让孩子看守。孩子扭着身子,极不情愿,最后提出一个要求:要吃冰糕。母亲一般是会答应的:好好好,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绢,层层打开,取出一张一毛的。孩子接过,喜笑颜开。

打麦场上的麦秸,一垛一垛,像是凭空长出了许多蘑菇。麦子一片一片摊开。阳光炽热。麦子在这里接受洗礼,然后进入各家的瓮里去。那些大肚子的瓮,内里早已是空荡荡的,这时,只等着新收的麦子入住。

孩子看麦,倒不是怕人来偷,主要是防止鸡鸭和鸟,那时鸡鸭大都是在街上散养的,鸟呢,在天上,时不时飞下来啄一口,比如麻雀。一只两只,孩子不屑于驱赶,那点小肚子,即便让它吃,能吃多少呢。但如果麻雀过于多,就需要孩子从树荫下走出来,挥舞手臂,大声吆喝。麻雀一轰而飞。

孩子在树荫下,虽然晒不着,不怕热,但待得久了,坐不住。临近的孩子看场上的大人都不在,便来约:走,下河洗澡去!几个孩子便呼呼隆隆一起去了。去的都是男孩子,女孩子是不肯去的,她们忠于自己的职责。当哥哥的,怕妹妹向母亲告密,从裤兜里摸出自己积攒多时的一张零钱:喏,拿着,买糖去。妹妹笑了。哥哥这才放心地离开。

天若是一直晴着就好,但一旦变天,一阵雨下来……这脱岗孩子的屁股,和母亲的手掌,甚至是鞋底、笤帚疙瘩,便联系上了。夏天的雨,说下就下,老人们不是常说嘛,夏日的天,是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麦子淋了雨,母亲火大,将麦子急急收起来,盖上雨布后,便围着打麦场追孩子。

多年后,那个被母亲追赶的孩子如一朵蒲公英,飘进城市,在水泥地上扎下根来。乡下的母亲已年迈,他会想,如果这时的母亲跑起路来像当年那样虎虎生风,该有多好,即便是追上自己,用鞋底狠抽自己的屁股,无论多疼,都愿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