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新征程面对面》出版发行
突出重点统筹把握持续发力善始善终
确保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实效长效
深入探讨交流 加强宣传合作
@亿万中原儿女:
“我想对党说句心里话” 视频征集邀你深情“告白”
郑州坚毅迈向更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努力在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上展现新作为
确保黄帝故里 园区如期完工
深化攻坚化解活动 维护和谐稳定大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落实融入国家战略 放大“枢纽+开放”优势
郑州坚毅迈向更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郑州以规划建设中原科技城为引领,着力打造郑州新旧动能转换发动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图为拔地而起的中原科技城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本报记者 张昕 侯爱敏

早晨,清脆的鸟鸣回荡在“天地之中”嵩山历史建筑群间;傍晚,火红的霞光映照在宽广的黄河河面上。 这里是郑州——一座面朝黄河、背靠嵩山的城市,中部地区崛起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在这里叠加,阔步前行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国家中心城市的征程上。 这里是郑州——一座拥有3600年历史的古都,如今已发展成为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常住人口1260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9亿元的特大城市。 这里是郑州——近年来,这片土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郑州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抢抓战略叠加机遇,锚定现代化、国际化和创新强、枢纽强、生态强、文旅强、法治强的“两化五强”目标,积极探索形成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体系,经济规模持续攀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城乡面貌大幅更新,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正能量越来越充盈,城市精气神越来越昂扬。 本月初,新华社全国分社视频记者齐聚这里,遇见郑州之美、挖掘郑州之新、发现郑州之变,用一组组视频向世人展现一个立体而生动、古老又新潮、传统又开放的郑州。

“创新强”带动“产业强” 新旧动能转换激发澎湃力量

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依靠。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人才为核心集聚创新要素,在全市布局60个小微企业园,大力实施“三高”企业成长培育计划。去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6万户、增长24.2%,今年前4个月新增8万户,总量达到143万户。其中,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70家、增长42%,总数达到2918家,占全省45%以上;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7%,新申报入库高新技术企业1000余家,登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35家,占全省的54%。

特别是以规划建设中原科技城为引领,着力打造郑州新旧动能转换发动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目前,已有84个高科技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达到1300亿元,带动全市形成了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发展先进制造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郑州提出的重要要求。随着阿里巴巴、新华三、浪潮集团、中软国际、上汽、恒大新能源、奥克斯等一批领军企业先后落地郑州,全市工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产值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在35个大中城市排名第七,全省排名第一,为近20年来最好位次;工业投资增长20.9%,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2.6%;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8.8%、33.3%。今年1~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2%,其中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48.7%。

特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有力支撑。立足区位枢纽、特大城市市场需求、文化底蕴深厚等比较优势,郑州打造国际物流中心、消费中心、文旅中心的步伐越来越坚定。

今年一季度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2.2%, 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成功举办“黄河文化月”活动,积极推动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建设。一个更加时尚、现代的郑州正在阔步走来。

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郑州坚持以自贸区为引领、以综合性交通枢纽为依托,不断拓展延伸“四条丝绸之路”,着力形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联结点。

2020年,全市进出口贸易额完成4946.4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空中丝路”完成货邮吞吐量63.9万吨、增长22.5%,增速居全球大型机场首位。今年1~4月,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83.5%,增速保持全国领先,其中航空货邮和旅客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59.7%、60.3%;中欧班列开行班列数、货值、货重分别同比增长97.6%、86.8%和92.2%;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41.5%;铁海联运量增长74.3%。

以人为本 城市加快转型人口加速集聚

市委、市政府在科学把握郑州发展阶段特征、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明确了“东强、西美、南动、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发展格局,完善了“一主一副三城三组团”和主城区六大片区,规划建设32个城市核心板块,坚持走好多中心、分布式、网络化、“三生”融合的发展路子,推动城市形态、业态、结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既“大”又“强”。

城市是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良好的城市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道路综合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和城市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的“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开展断头路打通工程,促进老城区有机更新。

目前,全市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687个(涉及32万户);完成主干道改造14条170公里,支小路改造124条132.8公里;115条断头路打通工程已开工65条。以50个精品村、300个示范村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8%,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随着这些工程的深入推进,郑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初步形成,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市以1260万的常住人口,跃居全国常住人口第10位,成为我省唯一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全省10年新增534万人,74%增加在郑州。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认为,人口向郑州集聚的趋势还会继续,并将呈现加快势头。

全面深化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水和空气”,是城市最重要的竞争力、最根本的发展条件。

郑州以数字郑州“城市大脑”建设为平台,深化以“一件‘事’”为牵引的“一网通办”改革、不断优化对企业和群众的服务,深化以“一‘事件’”为牵引的“一网统管”改革、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政务服务网﹑城市治理网一体建设的“数字郑州”模式,上线惠企政策“亲清在线平台”、实现“免申即享”,开发应用场景118个,成为全国首个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

2020年,国家发改委测评的营商环境便利度综合得分及排名中,郑州是全国提升幅度最大的三个城市之一。在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公布的全国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排名中,郑州由2018年的第22名前移至第10名。

同时,我市把公共服务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来打造,坚持“先宜居、后宜业”。坚持不懈筑牢疫情防线,加快完善以100个政府主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近两年新增354所公办幼儿园,20所高中外迁腾出空间,市区中小学新开工68所、新投用53所,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占比下降到8.8%;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中小学午餐配餐和免费课后延时服务,减轻家长负担,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