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中国空间站首迎家里人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郑州锚定今年目标任务
掘进机技术哪家强?“雪域先锋”试锋芒
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夯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地铁3号线一期所有站点即将全部投用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
为全市社会大局安全 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导 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郑州锚定今年目标任务

目标任务

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20个以上,签约金额1700亿元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企业1500家;全市上云企业达到4万家,接链企业5000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新增绿色制造体系企业(园区)5家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制造业是产业之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立市之本。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郑州市2021年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工作要点》,明确今年我市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20个以上,签约金额1700亿元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企业1500家;全市上云企业达到4万家,接链企业5000家……

关键词 工作重点

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逾120个

按照《工作要点》,今年,我市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保持在8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0%以上。

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20个以上,签约金额1700亿元以上,制造业占全市招商引资额的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制造业招商引资额的60%以上;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0%以上。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以上。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企业1500家。全市上云企业达到4万家,接链企业5000家。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新增绿色制造体系企业(园区)5家,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其他目标任务。

关键词 科技引领

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

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要坚持科技引领,增强创新能力。根据《工作要点》,我市今年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攻关,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等重大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建设黄河流域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高标准分批次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加大入库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容提质,做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市级科技型企业评价及动态管理,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500家以上。

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修订出台《郑州市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管理办法》,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中科院系统院所、双一流高校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院所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依托新型研发机构聚集培养人才。重点做好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大院名所对接,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家以上。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力争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60亿元,培育市级及以上技术转移机构7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2%。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宇通客车、郑煤机等创新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引导企业设立各类研发中心,支持中铁工程装备牵头创建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0家。

关键词 人才服务

在全省率先上线人才认定平台

围绕招商引资,我市将以人才聚集落地为核心,聚焦国内高科技头部企业、大院大所、创新团队和豫籍在外人才,通过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园区招商、离岸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力争意向项目周周有进展、月月有签约,形成产业持续集聚壮大的发展态势。全年引进创新团队30个以上。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创新建立国际离岸创新中心,打通国际人才引进通道,通过“项目引才、以才引才、平台育才、活动聚才”等多种举措,认定一批高层次人才。出台《郑东新区支持中原科技城人才发展“龙腾十条”》,从“宽门槛、送福利、零租金、重奖补、提待遇”等五大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积极推进人才服务“一件事”,在全省率先上线人才认定“英才汇”平台,打通人才引进网上“绿色通道”。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