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洒墨灯前悟道 凝烟砚里参禅(书法)
麦 场
关关雎鸠
净耳而不听
马未都新书《背影》不说收藏说“人缘”
鸿运当头(国画) 王长水
“封肚”与“封笔”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关关雎鸠

♣ 高明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中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

悠悠的一曲雎鸠和鸣,成了千古绝唱,以喻男女和谐的美满爱情。雎鸠对爱情的执着,忠贞不渝,成为理想伴侣的象征。《易林晋之同人》曰:“贞鸟雎鸠,执一无尤。”《诗经通义》说“关关雎鸠”时,认为“雌雄情意专一”“尤笃于伉俪之情”。总之,雎鸠是贞鸟,成了爱情忠贞的化身。

雎鸠究竟是什么鸟?千余年来争论不休。有人说雎鸠是白腹秧鸡,现在网上有人说雎鸠是大雁,有人说雎鸠是苇莺,这些说法,都难以使人信服。

民国时的吴秋辉对雎鸠的解释,大体说来鸠类是水边的鸟。他对“雎”字的解说,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谓“雎”的“且”旁是“祖”的古字,作“大”字解,右面的“隹”是特为加上去的,雎鸠就是大鸠。鸠类中最大的是鸿雁,雁的爱情真挚而不狎昵,正所谓“挚而有别”,用来比拟君子淑女再合适不过。因此他断定雎鸠就是鸿雁。雎鸠因其头顶的冠羽颇具王者的气度与风范。因此,古人亦称王雎。汉扬雄在《羽猎赋》中有一句:“王雎关关,鸿雁嘤嘤。”显然,在扬雄看来,这是两种不同的鸟。

本人不满足于这些答案,多少年来寤寐以求,终有一天我查到了。《毛诗故训传》中说:“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尔雅》中说:“雎鸠,王雎。”郭璞注:“雎,鵰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

我特别看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四十九鹗(鱼鹰)中说:“鹗状可愕,故谓之鹗。其视雎健,故谓之雎。能入穴取食,故谓之下窟乌。翱翔水上,扇鱼令出,故曰沸波。”《禽经》云:王雎,鱼鹰也。尾上白者名白鷢。”又说:“鹗,雕类也。似鹰而土黄色,深目好峙。雄雌相得,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能翱翔水上捕鱼食,江表人呼为食鱼鹰。亦啖蛇。”

李时珍可是个大学问家,文、理、医兼修,书考八百余家,通古博今。他说的“鹗”后世可信,与今名一致,可以说“鹗”就是古代的雎鸠了。

鹗是鹰科鸟类,又称鱼鹰、雕鸡、沸波、下窟乌等。鹗又称鱼鹰,但不是渔翁驯养的鱼鹰(鸬鹚)。有人说,雎鸠恐怕早已灭绝了吧!不是的,但还是有灭绝的危险。鹗在中国原来分布较广,近几十年,有些地方(如云南)已经消失,其他地方的种群数量也在减少。现已被列入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级保护动物。

鹗是中型猛禽,体长51至61厘米。前额、头顶、枕和头侧皆白色,微缀皮黄色,头顶有黑褐色纵纹,枕部羽毛呈披针形,形成短羽冠,头两侧各有一宽黑带从前额基部过眼到后颈。上体黑褐色,微具紫色光泽。下体白色,胸部有赤褐色斑纹,翼下覆羽白色,有暗色斑。常栖息活动于湖泊、河流、水库、海岸等水域,单独或成双活动,多在水面上低空缓慢飞行。

鹗的外趾可向后反转,形成对趾,趾上布满刺状鳞,适合捕捉光滑的鱼类,也捕食蛙、蜥蜴、小型鸟类等。繁殖期中国南方在二至五月,东北多在五至八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