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定位和现实选择
发挥好高校 基础设施的文化承载功能
让非遗更广泛地 融入现代生活
减负在行动
实现“十四五”规划要重视跨界治理的作用
打好防范化解 金融风险持久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非遗更广泛地 融入现代生活

袁文良

近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公布项目325项,涉及465个申报地区或单位,一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列入了名录予以保护。至此,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1557项,共涉及3610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人类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有大量值得珍藏的文化财富,其中之一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那些固定成型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人类世代相传、口传心授、活态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

近年来,许多非遗项目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融入现代生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不过,非遗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是直接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态传承。所以,要让非遗成为时尚新宠,还有待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针对当地非遗项目的类别与特点,在加强名录建设、提升管理层次、保护传承技术等方面下功夫,让非遗更广泛地融入大众的现代生活,从而使传统技艺迸发出时尚的火花,散发出时尚的味道。

一是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当地文化发展建设纲要,并适时制定出台有关非遗传承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促使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同时对那些误解、歪曲和滥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或因保护不力、过度商业开发等原因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消亡、变调的,不论涉及什么单位什么人,都要严厉问责,绝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下不为例。

二是要组织专人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全面摸排,建立明细台账,并根据其项目的自身特点科学分类,在追求最合理资源配置、最有效文化传承、最大化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互联网+”相结合、与文化创意相结合、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促进生产性保护措施的落实,并将产品不断推向市场,以充分发挥非遗作为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而让那些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非遗项目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三是要想方设法挖掘和培养非遗传承人,为他们在非遗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创造优良的学习条件,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以不断提高他们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从而开发出具有时代元素的非遗产品。同时要依托互联网技术,积极为具有时代特色的非遗产品打造网上销售平台,并通过市场“倒逼”非遗传承人改变思路,与时俱进,进而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推动非遗的继承、创新和转化,提升产品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