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国综合保税区 进出口同比增31.6%
前5月郑州经济继续平稳增长
高温下的“养桥人”
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 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
首批55名消费 维权志愿者上岗
郑州天气“热情似火” 未来几天继续“烤验”
精彩文艺汇演 凝聚奋进力量
打造审批阵地 为企业办实事
走访慰问老党员
党员“双报到” 做实做优志愿服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审批阵地 为企业办实事
经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工程项目审批“只跑一次”

本报讯(记者 王译博 通讯员 谷剑桥)今年3月份以来,经开区建设局结合“学党史、办实事”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工程项目审批改革有机结合,通过“我为企业办实事”,打造经开区工程项目审批阵地,开展一系列惠企活动,解决企业的“急难堵”问题,以企业的“获得感、认同度”检验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

建设服务中心 打造审批阵地

今年以来,经开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的指示精神,在职能部门机关设立工程项目服务中心,打造成高配、高速、高效的审批阵地。将政务受理的“前台”和审批审查的“后台”有机结合,将传统审批的办公室变成面向企业的“营业厅”,企业在工程项目服务中心即可办理所有工程项目审批业务,免去“两头跑”的负担,真正达到让企业“只跑一次”的优化营商环境要求。

自4月份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接待企业1000余次,受理业务179件,办结179件,工作日均处理9.8件,业务办理0投诉。

调整组织结构 再造审批流程

经开区机构改革完成后,区建设局整合了相关审批科室和行政审批事项,成立行政审批办公室,实现了审批业务由分散变集中,做到了一张流程图全了解,一个经办人跟全程,一个科室办到底。

此外,该局出台的“减事项、并流程、提效率、促建设”的一系列惠企政策,将办事流程再压缩,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围绕“一网通办”的服务也进行了优化和细化。据统计,累计压减办理环节10%,精简申报材料20%,办理时限在郑州市审批流程70个工作日的目标基础上整体平均再压缩14%。

倾听企业意见 优化审批服务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经开区建设局先后邀请中建七局、中烟等区内43家企业参加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并参观服务中心,充分听取了企业对于工程建设服务的需求。

为使企业更加清楚明确地了解现有审批流程,该局服务中心针对不同类别的项目细化工程建设项目分类,分级分类制定“主题式”“情景式”审批流程,使企业“对号入座”。同时梳理制作业务审批办事指南,免费提供办事指南小册子,并将相关审批业务制作成二维码,企业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详细材料清单和样表样本,方便企业进行材料准备工作。

完善配套制度 提高审批效率

为提高建设工程审批效率,使行政审批成为项目的助力,经开区以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仓储类项目为切入点,深化推进小型低风险项目审批等配套制度改革。针对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经开区建设局实行告知承诺制,大大加快了企业建设步伐。

自今年5月1日起,经开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业务,让企业真正做到“拿地即开工”,既节省了开工成本,也防止企业在等待施工阶段对人力、设备的浪费,对于企业来说,这不仅是“暖心剂”更是“强心剂”。据估算,经开区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后可压缩工期5%,减少成本3%。

提供超前服务 放宽审批门槛

在工程建设方面,经开区建设局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开展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和人防工程提前介入工作,实现建设项目监管流程再造。目前,已对区内50余个项目提前介入,为企业提供了超前服务,其中涵盖安置区、人才公寓等重点民生工程项目。

经开区人才公寓项目作为全区第一个自主建设的人才公寓项目,也是省、市关注的重点民生工程,由于开工任务重、建设周期紧,在未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情况下,区工程监督和人防部门主动作为,对项目工程监督进行了提前介入,节省了近两个月的工期,保障了人才公寓项目顺利推进。

细化监督责任 强化事后监管

为切实加强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全力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效能,经开区对辖区项目实行监督员分包制,监督员要对安全、质量、环保、农民工“一金三制”等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并对项目建设服务到位、负责到底。此外,对于有依据可以减少的审批事项,经开区建设局积极贯彻落实,减少企业审批负担,压减审批用时,提升服务效能,助推经开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经开区建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将继续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为企业办实事充分结合,用党史形成的伟大精神指导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事业,用党员的引领与担当为企业提供更优越的政务审批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