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榜样的力量 全国“两优一先”风采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地种好 保证粮食安全
扎根农村为乡亲 不忘初心报党恩
有多少次出生入死 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
用心用情 为患者服务 为人民服务
担当作为 让落后小山村蝶变为全镇先进村
立德铸魂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筑牢一线战斗堡垒 让党旗在社区飘扬
砥砺奋进新时代 履责担当勇作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樊海风:
担当作为 让落后小山村蝶变为全镇先进村

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密市超化镇黄固寺村原支部书记樊海风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多年前,新密市超化镇黄固寺曾是远近知名的穷村。村庄的美丽转变,与一位女支书的忠诚密切相关。

她叫樊海风。50年来,她从跑腿帮忙,到妇女主任,再到明星村支书,从未离开自己的村庄。半个世纪的光阴,成就了一个村庄和一名女村干部的美丽故事。

当初的黄固寺村,班子涣散、贫困落后,四年换了五位支部书记。1990年,时任村妇女主任的樊海风出任支书。面对当时的局面,她提出“治村必先治乱,治乱必先聚心”的方针,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梳理思路,整顿士气。

局面稳定之后,村支部着手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樊海风与村民代表集体决策,把全村规划为工业区、农业区和新型社区。新社区选址在高低落差20多米的河荒老宅上,很多群众不理解。面对压力,樊海风带领她的团队顶严寒、冒酷暑,200多个日夜,严重的睡眠不足,无规律的饮食,瘦掉20多斤,建起第一批新房。随后的五年里,连续建设了五个小区,全村630多户在全市第一个实现整体搬迁。

事实面前,群众对党支部刮目相看,积极要求入党的、参加组织活动的人不断增多,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显著增强。

樊海风的丈夫用半辈子心血苦心经营了一家耐火材料厂,虽然不是很大,但却是全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让村集体有收入,彻底甩掉穷村帽子,樊海风劝说老伴儿将自家的厂搬到村里,成为村里的股份制企业,让大家都有钱赚,有活干。

有了钱,村里一鼓作气先后办起了三家小煤矿,盘活了集体经济,为群众找到了一条挣钱致富的门路。村里坚定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办起了集体制、股份制企业15家,安排本村就业600余人,年增加收入600万元。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农民收入提高了,集体经济壮大了,黄固寺也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蝶变为全镇的先进村。

“我当时也没想到能在这里一干就是50年,现在想想,用这样的方式度过一生,毫不后悔。让村里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就是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樊海风说。

本报记者 张立 通讯员 朱海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