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9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之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浴血奋战 突破围剿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浴血奋战 突破围剿
在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处重温入党誓词 新华社发
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1930年

◆3月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随后中国社会科学家、戏剧家、美术家、教育家联盟以及电影、音乐小组等左翼文化团体相继成立。10月,各左翼文化团体组成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在国民党统治区兴起。

◆5月 毛泽东撰写《调查工作》(后改为《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6月11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形成系统的“左”倾冒险主张。不久,又制定全国总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使各地革命力量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9月,中共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停止了这一冒险行动。

◆6月 红军第一军团成立,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兼前委书记。同月,红军第三军团成立,彭德怀任总指挥兼前委书记,滕代远任政治委员。7月,红军第二军团成立,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兼前委书记。

◆8月23日 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

◆冬—翌年秋 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连续粉碎国民党军的三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也相继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到1932年春前后,各革命根据地共歼敌20余万人,主力红军发展到约15万人。

1931年

◆1月7日 中共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陈绍禹)实际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的领导机关内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统治。9月,王明到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临时中央在上海成立,由博古(秦邦宪)负总责。1933年1月,临时中央被迫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

◆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侵占中国东北。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等各种形式的抗日队伍。中国共产党在抗日义勇军中积极开展工作,并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党先后组织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爱国志士参加的十余支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并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等武装。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1月7日 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11月7日—20日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朱德任主席。27日,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其他根据地也相继召开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级苏维埃政府。

◆11月 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社。

◆12月14日 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率领下,于江西宁都起义。随后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萧劲光任政治委员。

◆12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

◆本年 经过三年多实践,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基本形成,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1932年

◆12月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的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军。1933年3月后,创建先后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正式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习仲勋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志丹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年底—翌年3月 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

◆1月—2月 红四方面军主力开辟以四川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此前,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10月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5月8日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成立,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

◆6月中旬 红军第六军团组建。1934年8月,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央代表任弼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

◆9月 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50万兵力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在反“围剿”中推行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

1934年

◆7月 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开赴闽浙皖赣边区活动。11月,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后组成红十军团,成立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

◆8月7日 红六军团从湘赣革命根据地突围西征。10月,与红三军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随后,逐步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0月中旬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等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1月中旬至1935年11月中旬,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0月下旬—12月初 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10月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项英为首的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斗争。南方游击战争历时三年,地域范围包括八省十几个地区,有力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保留了革命力量。其间,瞿秋白等牺牲。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