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区以高质量“四个中原”建设向人民交上“幸福答卷”
汇聚发展新动能 奋力为民谋福祉
盛世中原织锦绣 豪情满怀新征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区以高质量“四个中原”建设向人民交上“幸福答卷”
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郭少宁 摄
西三环陇海路互通立交 卫秀英 摄

盛夏时节,绿廊环绕,花团锦簇。市民漫步林荫、健身公园游园,尽享“城在林中、园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随”的宜人环境,幸福的笑脸宛若碧波荡漾开来,一幅盛世和谐的绚丽图景徐徐展开。

石榴红了

城中无村,高楼林立。入夜时分,“古今一脉、金色中原”的夜景照明炫彩闪耀,夜如白昼,活力迸发。

聚光灯下,石榴红了。盛世欢歌,全国56个民族的目光曾聚焦郑州奥体中心,和谐盛世的欢声笑语由中原大地传到世界,汇聚民族大团结的奋进力量。

在这片沸腾的沃土上,凝结了无数建设者的不眠之夜,也留给更多人今夜无眠。

郑州中央文化区(CCD)如凤凰涅槃,曾经的废墟上崛起一座活力新城:阡陌纵横的地铁网、隐藏地下的城市管廊、引导潮流的海绵城市、“一张网”的智慧城管、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城市,这一个个“硬核”科技的护航,无不让市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宿感。

星火燎原

跨越一个世纪的远征,南湖游船上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原区委、区政府始终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省市委部署,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抢抓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机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

经过五年不懈奋斗,中原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取得突破,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GDP突破700亿元大关,达709.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4.4亿元,总量均较“十二五”末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21.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66倍,年均增长10.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市区第一方阵。转型发展全面提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0:31.7:68.3,服务业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

筑梦中原

筑巢引凤。“十三五”期间,中原区累计引进项目317个,总投资总额1328.5亿元,连续五年获得郑州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创”字发力,中原区省市科技型企业达32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3家,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398%和265%。

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由重变轻。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克服发展阵痛,果断转型升级。郑煤机转型1958芝麻街双创园,二砂转型二砂文创园。令人振奋的是,二砂首开区、芝麻街一期在全市32个核心板块中率先开园;如今,郑州中央文化区(CCD)“四个中心”建成投用,昔日一张白纸绘蓝图,今朝蓝图变现实,活力新城拔地而起。

发展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原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民生支出逐年递增,累计支出130.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5.9%。

民生支出全部投入到市民关注度最高、与市民生活最密切的领域。中原区“三项工程一项管理”深入推进,市定道路综合改造一期、二期工程高质量完成,全市排名第一,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48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任务量和完成量均居全市第一,被评为全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先进单位;城乡结合部基本实现治标,正在向治本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在全市年度综合考评中连续3年获得第一,2020年被评为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生命至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共产党人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逆行而上。188个党员先锋队、1105个党组织、83家驻区单位、1.4万余名党员、1.9万余名志愿者、800多名基干民兵、巡防队员、社区工作者、老干部、巾帼妇女不分昼夜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效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安全感,生命安全更有保障。

战略定力。中原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党建高质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参与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时刻铭记中原要出彩,郑州首先要出重彩;河南要崛起,郑州必须成高峰的时代责任。 砥砺奋进,勇往无前,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凝心聚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为建成“活力强区、文化强区、生态强区、幸福强区”目标努力奋斗,高水平打造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开新局。本报记者 孙志刚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