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7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回眸蓝图化美景 再执笔挥墨谱新篇
精彩蝶变赋华篇 浇灌民生幸福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福华街街道
精彩蝶变赋华篇 浇灌民生幸福花
海为科技园企业园区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的儿童读书角
党员政治生活馆
七一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与城市同发展,与企业同风雨,与人才同奔跑,与群众同呼吸,与“福华”同前行。这里有党群同心的基层组织,有蓄势腾飞的经济项目,有人尽其才的人才队伍,有温热坚实的民生服务。这里,就是福华街街道。

近几年来,福华街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环境更美、生活更好、百姓更乐,向着争创全市一流办事处的目标阔步前行。

与城市同发展

基层党建更有“聚合力”

党的建设高质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的根本,也是福华街街道的一块“金字招牌”。作为二七区党员人数最多的街道办事处,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动作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城市发展中的一把“尚方宝剑”。

随着企业退休人员集中交由地方管理,辖区90%都是铁路片区的福华街街道,短时间内接收了郑州铁路局转入的上千名退休党员。在党史教育中,街道充分发挥这些铁路党员的作用,组建宣讲团、举办铁路党史读书班。党员们齐聚一堂,共话“铁路史”,成为街道党史学习的特色课堂。

这些读书班、宣讲团的铁路党员有退休的火车司机,有铁路党校老师,还有“最美铁警”崔晓春等铁路英模:“看着街道发展一日千里,城区面貌日新月异,我们感到很幸福,也很自豪。我们将通过学习教育,把可喜变化传递给更多铁路小区的职工!”

辖区大发展引起了辖区居民的共鸣,越来越多的居民、铁路职工自发参与到社区治理、辖区建设中。今年以来,街道顺利完成铁路“三供一业”移交46处,为近20个铁路小区引进物业。

街道社区党组织通过发挥区域化党建作用,用好支部联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周周行载体,吸引辖区各行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把他们的优势资源留在街道社区,向基层延伸。

区委组织部帮助豪邦花园小区进行电动车充电棚改造,区委党校为航院家属院送上红色电影周……不同的行业组织通过街道社区党组织画出的“党建同心圆”由此形成的,从相互分离走向相融共生。由此形成的“五联四化一引领”城市党建新模式,入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与企业同风雨

营商环境更稳健

梧高凤必至,花开蝶自来。

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福华街街道把“六稳”“六保”作为工作重心,以“三送一强”活动为抓手,为辖区33家规模以上企业、1400余家规模以下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生产经营,按下经济社会发展“快进键”的同时,始终确保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

经济指标稳步增长——街道在2020年全年财政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将近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逼近20亿元,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均创新高。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铁十五局棚改项目,征收补偿协议签订户数超过90%;中央商务区项目,一期开工5栋目前正进行装饰装修,二期开工5栋地库施工基本完毕;金盛国际鞋城、小赵砦连片改造、郑州航院大学中路2号院改造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与人才同奔跑

让队伍建设更加职业化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福华街街道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海为是辖区内规模较大的科技园区,人才需求量大,求贤若渴。街道多次为园区举办人才招聘会、联谊会,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福华街工作、生活乃至成家。

机关建设中,街道组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机关11个科室负责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同时,还储备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中层副职后备力量。

街道通过社区“两委”换届建立“四优四化”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让“术业有专攻”,“人岗相适”专业化。130名社区“两委”成员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具有社工证的“两委”人员达55人,形成专业人做专业事的鲜明导向。

发展有空间,上升渠道阶梯化。街道明确从“社区干事—社区委员—副主任—副书记—书记主任‘一肩挑’”的阶梯化上升渠道,并吸收辖区居民报考,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

待遇有保障,考核评价科学化。对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加入考评奖励,对年终评为“一类社区”的发放考核奖,对获得社工证的给予职业资格补贴。

职业有认同,激励措施多样化。每年对优秀社区工作者进行表彰,还邀请职工家属到办事处座谈交流。组建4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鼓励居民群众分担部分社区工作,也感同身受社区工作者的辛劳。从集体活动到个人表彰,从居民认可到家人理解,福华街街道上百名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不断提升,“累并快乐着”“有干头”“有奔头”成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与群众同呼吸

让为民服务更具精准度

在七一三社区,原来的职工之家升级为文化活动中心,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读书、玩耍,居民可以在这里唱歌、跳舞,特别是七一三所退休老同志,可以在此感受到独有的文化印记和发展历程;新建成的日间照料中心,供餐、助浴、理疗、才艺培训等功能室一字排开,老人们在这里就餐、休闲,好不惬意。

近年来,街道为社区协调办公用房2万平方米,1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全部达标,4个社区超过了1500平方米。亲民化改造的便民服务大厅“五脏俱全”,还引进儿童之家、国学教育等。“楼底下的康复病房”“社区里的文化驿站”“家门口的儿童乐园”等遍地开花,服务居民打通“最后一米”。

街道致力于养老建设,打造了“党建+养老”“智慧化养老”等多个品牌,并撬动各类社会资源,引进5家第三方运营机构,建立起6个养老服务中心和7个日间照料中心,特别是以“智慧+医养结合”为载体的郑大五附院·福华颐养院项目形成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辐射周边3平方公里近6万人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把社区养老中心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街道还大力提升行政效能,打造150平方米的“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对窗口受理的92项民生事项进行整理归纳,编印《福华街街道办事一本通》,实现群众办事跑一次腿、进一扇门、办一件事。

陇海路京广路东南角的新建游园景致错落有致,休闲座椅和儿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游园里还设置了智能城市家居,可以充电、连接无线网络。无独有偶,铁路沿线废弃土地建成了近5万平方米的苗圃体育公园,附近居民来这里跑步、健身、欣赏风景,悠然自得。

长久以来,街道持续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其中,“一环十横十纵”涉及福华街整治任务的京广路、航海路、陇海路三条道路拆除违法建设51处、拆除门头牌匾90余处,整改率100%。老旧小区改造37个,建设景观公园及健身场所13处。辖区不断奏响美丽蝶变主旋律。

福华街街道负责人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街道4400名共产党员和辖区10.2万居民百姓上下同欲、勠力同心、砥砺同行,必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各项政策要求,以“二七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三个二七”建设和福华街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征程,以优异工作成绩和系列生动实践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本报记者 刘伟平 通讯员 张旗龙 薛翼飞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