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3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之十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改革大潮 奔涌澎湃
18枚红手印摁响“惊雷”
改革精神照后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改革大潮 奔涌澎湃
▲《人民日报》刊登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蛇口工业区建设者点燃“开山炮” 新华社发

1978年

◆2月24日—3月8日 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选举邓小平为全国政协主席。

◆2月26日—3月5日 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重申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选举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华国锋为国务院总理。

◆3月18日—31日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在会议开幕词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会议制定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4月5日 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统战部、公安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9月17日,中共中央批转《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指出对过去错划了的人,要做好改正工作。到11月,全国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工作全部完成。对错划右派的改正工作于1980年基本结束。

◆5月10日 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这篇文章,新华社向全国转发。在邓小平的领导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在全党全社会展开。这场深刻而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10月22日—29日 邓小平访问日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

◆11月10日—12月15日 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讨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等问题。陈云提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得到与会者响应。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宣布为“天安门事件”等错案平反。12月13日,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11月25日 三北(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启动。1990年5月7日,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全面展开。

◆12月16日 中美公布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同日,美国宣布于1979年1月1日断绝同台湾当局的所谓“外交关系”。

◆12月18日—22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领导机构,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陈云为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2月23日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举行动工典礼。到1985年11月、1992年4月,一期、二期工程建成投产。2001年5月,三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1979年

◆1月1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同日,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即日起停止自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两岸关系由此揭开新篇章。

◆1月4日—22日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此后,全国地方各级纪律检查机构陆续恢复重建。

◆1月18日—4月3日 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召开。3月30日,邓小平在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话。强调,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后表述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1月29日—2月5日 邓小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

◆1月3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蛇口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

◆2月17日—3月16日 中国边防部队实施对越自卫反击战。

◆3月21日 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12月6日,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小康”的概念。

◆4月5日—28日 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6月15日 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讲话,明确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10月19日,在对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讲话时指出,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7月1日 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七部法律。

◆7月1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先在深圳、珠海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在中央决策的推动下,特区建设者创造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9月13日 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12月31日,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9月29日 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初步总结新中国成立30年来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和特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0月30日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致祝词,指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80年

◆1月16日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发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话,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三大任务。

◆2月23日—29日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3月14日—15日 中共中央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

◆4月15日—18日 邓小平、胡耀邦等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主席贝林格时首次提出党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982年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处理党际关系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和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四项原则。

◆4月17日 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

◆5月15日 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代表权。

◆5月18日 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