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盛夏时节,万物生长。在航空港实验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见证着这座航空新城日新月异的变化。 郑州机场三期综合楼、货运站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郑州南站站房开始装修;郑州临空生物医药产业园小分子平台揭牌,河南航投航空培训中心乘务培训中心启用;空铁新城建设指挥部、空港新城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两大核心板块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作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经济先行区,航空港实验区坚持以“空中丝绸之路”引领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稳步推进,开放平台通道体系持续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力越来越强,一座“国际美好”的航空新城正在夜以继日地拔节成长。 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正县级省级开发区郑州航空港区,规划面积138平方公里。 2010年10月24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获批。 2013年3月7日,航空港实验区获批,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成为我国首个、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的航空经济先行区。航空港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20年底,航空港实验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是2012年的3.2倍,年均增长15.8%;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649.6亿美元,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长11.1%,总量持续占全省、全市的60%、80%以上。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今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完成580亿元,同比增长预计将达20%。 经过8年多的探索实践,航空港实验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导、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集聚区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优化全省产业结构、带动全省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航空港实验区的建设发展,书写见证了河南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枢纽、开放齐头并进 开放高地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 6月28日,在位于综合保税区的菜鸟郑州跨境直营仓1号库,工人们穿行在一排排8.5米高的存储架间,将消费者海淘来的商品分拣、配送。工作人员介绍,菜鸟在综保区有两个双层物流仓库,今年618高峰期,每天的单量在40万单左右。2020年,菜鸟在航空港实验区完成跨境进口3965.54万单,货值46.39亿元,业务量增长63.11%。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航空港实验区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共完成1.39亿单、货值达1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72%、62.01%。菜鸟、京东、唯品会等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纷纷入驻。 跨境电商业务迅猛增长的背后,是航空港实验区日趋成熟与完善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6月22日,毗邻郑州机场的郑州南站正式进入站房装修阶段,与此同时,郑州机场三期北货运区建设也在顺利推进,机场至郑州南站城际铁路已经建成通车,航空港实验区“机场+高铁”双枢纽联袂发展格局呼之欲出。 作为全国第二个实现航空、城铁、地铁、公交、高速公路零换乘的机场,郑州机场目前开通全货机航线51条(国际地区41条),通航城市63个(国际地区46个);开通客运航线194条(国际地区27条),通航城市130个(国际地区24个),基本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2020年,郑州机场完成货邮进出口45.13万吨,稳居全国前五。 充分发挥平台优势,航空港实验区加快构建内陆地区功能全、效率高的开放体系。全面实施“7×24”小时通关机制,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12.4小时、0.05小时,分别是全国平均时效的5倍和49倍;跨境数据平台日处理能力达1000万单,口岸作业区到机场的进出口通关时效达到全国同期的27倍和29倍。 2017年7月,位于航空港实验区远航路的河南联合签证中心揭牌,业务覆盖32个国家和地区,现已成为我省规模大、专业的签证便民服务机构。2020年12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北方区域协同中心落户航空港实验区,将进一步畅通我省参与国际合作通道。今年3月,共建“河南-柬埔寨-东盟‘空中丝绸之路’”框架协议签订,将着力打造郑州—金边“双枢纽”,是郑州—卢森堡航空“双枢纽”合作模式的重要深化实践。 高端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高质量“头部”项目扎堆入驻投产 6月19日,位于航空港实验区南部区域的郑州临空生物医药产业园小分子平台正式揭牌。作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航空港实验区重点打造的临空医药产业园,可为入园企业提供新药临床前开发、临床研发和中试工艺开发及大规模生产全流程服务,将有力助推郑州乃至全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6月15日,中国商飞(郑州)客户培训研究中心在位于航空港实验区的BAA(中国)航空培训中心正式揭牌,这是中国商飞在全国合作设立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客户培训研究中心,重点围绕国产大飞机开展专业培训和相关设备、技术、标准的研究,以满足多种国产机型的交付和培训需求,为河南航空人才培养体系带来新的发展引擎。 航空港实验区始终把产业链和供应链作为构建双循环的核心,围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谋划实施“2+8”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即聚焦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商贸会展2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半导体、智能装备、新型显示、新基建、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等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瞄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每个产业集群锁定一到几家头部企业,全力推进产业培育,初步形成“高端引领、多点支撑”的发展态势。 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有富士康产业集群及浪潮、联创电子、信太科技等百余家企业入驻,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完成3200.6亿元,同比增长12.7%,成为全市“1号产业”。现代商贸会展产业方面,黄河国际贸易、瑞茂通等一批大宗贸易、供应链企业交易规模快速拓展,2020年交易额超过800亿元,加快迈进千亿级规模。其他百亿级产业集群,也都已形成“龙头带动、配套跟进”的发展态势。宇通客车将于年内开工建设,可再形成一个5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已有鸿运华宁、美泰宝,半导体产业已有东微电子、光力科技、合晶单晶硅。 梧桐成荫凤凰栖 高层次人才汇聚 赋能高质量发展 6月28日,作为航空港实验区海归人才代表,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源创基因董事长赵辉和剑桥博士、英能新材料总经理王浩兰接受了记者采访。赵辉和王浩兰都是受益于“智慧郑州·1125聚才计划”,于2015年前来到航空港实验区。目前,赵辉研发的基因药物已经惠及患者,王浩兰专注研发的碳纳米角及其金属复合材料正在与多个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展开应用合作。 “当初选择航空港实验区,看重的是这里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及其创新、创业环境,当地政府对我们支持力度非常大,在资金扶持、科研场地、生活保障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赵辉说,这6年来,航空港实验区一天一个样,基础设施完善了,教育、医疗也都迅猛发展,如今他选择在这里安家,两个孩子也在这里上学,可以说是在这里扎根了。 据介绍,作为全国第三个引智试验区,航空港实验区目前已成为河南籍人才回乡创业的基地,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产业区95%的人才都是河南籍海归人员和国内精英。截至2020年12月底,航空港实验区人才总量达到26.8万人,新引进人才近8万人,人才队伍呈现学历层次高、专业能力强的趋势。高端人才引育取得持续突破,引进“1125聚才计划”专家82名,入围“智汇郑州”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32名,柔性引进国际专家14名,自主培养外国特聘专家2名,在全市排名中名列前茅。累计建成创新平台载体300余万平方米,省、市级研发平台109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7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86家。 今年3月1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赋予航空港实验区更大的先行先试自主权,为其加快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今年1月28日,省政府召开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之后,已有多个省直单位来区调研,已出台或拟出台系列政策,深入贯彻落实《条例》,支持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发展。 发力“七个聚焦” “国际美好”航空新城美景可期 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围绕建设“国际美好”航空新城,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全区各项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规划、同推进,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推动航空港实验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357个,总投资433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0.7亿元。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75.3亿元,累计新开工项目21个;GDP完成270.67亿元,同比增长28.6%;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37亿元,同比增长21.5%,为航空港实验区“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四五”时期,航空港实验区进一步明晰了区域发展定位,将以“七个聚焦”为发力点,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5年翻一番,达到2000亿元。 聚焦创新驱动,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不断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高质量发展蓄积更强动能。力争“十四五”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研发平台数量再翻一番。 聚焦“双枢纽”,放大区位交通优势。加快推进机场三期、郑州南站建设,加快开港、许港大道与机许城际铁路等外联道路建设,加快形成“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高效率中转”多式联运体系。全力推进中原龙浩、中州两家本土航空公司培育与基地航空公司、大型货代公司引进,进一步提升郑州机场集疏能力。 聚焦通关便利化、贸易多元化与口岸经济,高高扬起开放龙头。加速推进综保区扩区、邮政枢纽口岸申报等硬件设施建设,强化综保区、各功能性口岸之间,与机场、铁路、公路口岸之间的互联互通,打造“一站式”大通关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口岸体系建设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延展,为内陆地区探索一条依托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聚焦“千百亿产业集群”,加速产业培育。围绕“2+8”产业集群,建立“链长制”,每个产业集群锁定一到两个“高端”“头部”项目与一批大中型、中小型项目,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落地为王、投产为胜”的结果导向,进一步提升项目落地速度。按照“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团队、一支基金、一套政策”的原则,积极探索“园区+公司+平台”路子,高质量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园,推动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企业集聚。 聚焦“中流、北城、南工”,加速城市建设。坚持“总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的总体原则,区分建成区、在建区、待建区阶段性工作重点,科学安排建设时序,尽快形成全区标志性区域,努力打造国际化特征鲜明的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副城。 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全面贯彻落实《条例》,争取更多创新、鼓励、支持条款落地见效。纵深推进“放管服”、投融资、用地、人才、通关便利化等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形成更多以制度创新引领的比较优势,持续优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聚焦人民福祉,着力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回迁安置、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问题,补短板、强服务,确保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我们要牢记航空港实验区‘十四五’时期奋斗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在工作中自觉对标对表,担责于肩,树立主战场意识,坚定不移走好‘枢纽+开放’路子,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航空港实验区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增长极作用。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深入开展,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更加出彩多作贡献。”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俊峰说。 本报记者 聂春洁 通讯员 杨宇 常振义 刘畅 文/图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