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9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之三十 上一版3  4下一版
媒体融合 纵深推进
守岛就是守国
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卓嘎、央宗姐妹:
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八个大字,诠释了我国西南边陲这一新兴旅游胜地的红色魅力。

玉麦曾被称为“中国人口最少乡”。1991年,玉麦第一次进入人们视野。当时,只有卓嘎、央宗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3个人生活在那里。父亲是退休的乡长,卓嘎是新任乡长,央宗是唯一的乡民。

历史上,玉麦人口最多时有20多户、300多人。玉麦有多苦?卓嘎、央宗说,下雪时封山半年。下雨更让人发愁,看着满山都是绿树,青稞撒到土里却长不出来。

一家人只能以放牧为生。今年卓嘎60岁,央宗58岁,回忆起过往,忍不住落下泪水:“我们的母亲和妹妹就因为在牧场上生病,治疗不及时才去世的。”

“你们为什么不搬出玉麦,到更好的地方生活?”这样的问题,姐妹俩被一次次问起,她们也曾动过这个念头。但是,父亲桑杰曲巴的倔强和坚守,影响了姐妹俩。

“我们吃的这点苦,算不上什么!多少人牺牲生命才换来西藏和平解放。”桑杰曲巴的话,姐妹俩铭刻在心。

卓嘎、央宗每天的生活都在凌晨四五点开始,牛群要在天亮前赶上山吃草。等到夜幕降临,牛铃声再次在牧屋边响起,忙碌的一天才结束。这样的生活,数十年如一日。

除了放牧,一家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是升国旗。站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桑杰曲巴告诉姐妹俩,“这就是国家,有国才有家”。

姐妹俩也像父亲一样,把忠诚镌刻在心头:“玉麦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

正是在这平凡的岁月中,凝结出不平凡的精神。边境上卓嘎、央宗姐妹放牧的身影,告诉世界这里不是“无人之境”,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新华社记者 白少波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