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炎夏观云
南湖的红船
毫无矫饰的民间情怀
愚公移山(国画) 张宽武
青 果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毫无矫饰的民间情怀

♣ 曲令敏

叶剑秀的散文集《怀念爱》,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在全国众多报刊发表的散文作品,是一部饱含深情抒写乡土与乡风的厚重之作。

与叶剑秀交往多年,深知他对文学的热诚与执着。叶剑秀得益于毫无矫饰的民间情怀,他的文字是中原大地上的麦穗,朴实,温暖,让同为草根的我走进去就像回到了渐去渐远的老家,重温生命初始的青涩岁月,苦难里的坚韧,贫穷里的温爱,改革大潮中脱胎换骨的变迁。生活的变迁,人心的变迁,有震撼,有欣悦,也有树木破皮、瓜果擦伤的深深浅浅的钝痛与酸麻……

这是浓浓的乡愁,众生的乡愁。村舍、树篱、小鸟、小河,播种、收割,光着脚踝蹚过麦茬地的刺痒与扎伤,还有筋脉一样的黄土大路与小路,还有长桥与短桥,和父老乡亲们肩扛手提,挠动四季从未停歇的劳作……多少贫寂、多少苦累都被他的文字安抚了!

读着读着,就坐进了茫茫旷野,坐进了散朗无际的天光里,清风吹动水岸苇叶,吹动少年的缕缕发丝,不知不觉,光脚伸进光阴的流水,六识全开……要说《怀念爱》这本散文集的特色,我有这么几点读后感:

其一,叶剑秀的散文质朴,醇厚,接地气。

叶剑秀的文字不是凭空而来的书斋鸡汤,它们是从一望无际的烟火人间蒸腾而来的,是从作家脚下四季轮回的庄稼地里生长出来的。我深深地感到叶剑秀这样土生土长一身土气的作家才弥足珍贵。只有一出生就落在草根泥土里的人,方能写出与草木庄稼共呼吸,如同红薯出土、柿子下枝般质朴纯净的文字。

《糊涂面条》:“……漫长的冬日时光,寒风呼啸,蜷缩在柴门篱户的农人,缩紧了日子。人类终究不是冬眠蛰伏的动物,饱肚驱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事体。家中女人的精细成为一份责任和担当,一瓢一碗的谷米,在转动的眸子里和粗粝的手掌上盘算。”

《乡路》:“乡路像一位永不屈服的老人,以坚毅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承载着牛车铁轮的碾轧,承载着人间的艰辛。乡路的心脉似乎和人的生命连在一起,她见证着人世的喜悦和苦难,与季节相伴,与乡民相随,甘愿承受一切,把人们的收获驮回来,把希望和梦想驮出去……”

其二,叶剑秀的散文耐咀嚼,有味道。

叶剑秀的《春韭》《榆钱儿》《端午的槲坠》《老娘饺子》《槐之情》等,清鲜中带着苦涩,有贫寒的凉意。因为是从生活的地垄里连根拔出来的,带起的是或苦寒或风趣的乡风乡情,是广大的乡野民间。特别是那篇《阳春面》,咬不断的日子百味杂陈:“北方的阳春面要反复揉搓,软硬适度,直到弄出质感来,做出的面条粗放,遒劲力道,煮熟捞起,坚韧挺拔,咀嚼耐久。”一篇千字文,从秦始皇写到现在,从南方写到北方,从香葱、生姜、大蒜、猪油炝锅的细节,到迎客饺子送客面的习俗,情意绵绵,活色生香。这是一篇教科书式的精品。

其三,小中见大,四两拨千斤。没有多余的话,没有牵强的编排和铺陈,捕捉本真的生活细节,呈现岁月变迁中的人世沧桑。

《自行车的故事》从借自行车,结婚时妻子特意为他要了一辆红旗牌自行车,之后又换了几辆摩托车,后来买了面包车,再后来换成桑塔纳……农家子弟的理想和生活一起跃迁,这不是一个人的经历,是一代人的经历。

第四点,热爱,是功率最大的内燃机。认识叶剑秀很多年了,晓知他在文学这条路上,大量读书,虚心求教,长年累月细心观察和记录生活,可以说下足了暗功夫。书中的民风、民俗、民间事物相互映照相互交融,形成连绵相接的画面和风景,其间千丝万缕的关联,非有心有情的多年相伴,是写不出来的。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叶剑秀也下足了一网打尽的功夫,所以小花小草古镇长街,在他的笔下都有来处与去处。“乡游”和“乡趣”两部分文章中多有显现。比如那篇应邀之作《回眸赊店》,从地理位置到千年历史,从镖局酒馆到商路码头,从山陕会馆的木雕石刻到青石古街的店铺商家,他都写得有根有秧。匆匆一瞥,不下足暗功夫是写不出来的。

洗练再洗练,质朴到骨子里,一步一步不停息地走下去,更高更远更阔大的境地在等着你和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