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嵩山龙门今晚冲击联赛首胜
奥运记忆·中国红·中原风
儿童艺术项目展 美术馆新馆开幕
CBA新赛季或迎大变化
王翊雄或成状元秀
市第九届毽球联赛启幕
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航空航天模型赛开赛
历届奥运会简介
“贝肯熊”下周爆笑来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奥运记忆·中国红·中原风

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 中国军团强势翻身 河南选手奥运夺金

1992年7月25日,第25届奥运会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开幕。经历了汉城(首尔)奥运会的低迷后,中国军团强势翻身,在本届奥运会上一举夺得16枚金牌、22枚银牌、16枚铜牌,其中游泳、田径、柔道都是拿到了奥运会的首枚金牌。河南选手在本届奥运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乒坛女皇”邓亚萍勇夺两金!

游泳和跳水项目为中国军团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打赢“翻身仗”贡献了巨大力量。庄泳(100米自由泳)、钱红(100米蝶泳)、林莉(200米个人混合泳)和杨文意(50米自由泳)各获一金,加上在200米蝶泳项目上摘银的王晓红,“五朵金花”的美名不胫而走,并成为中国游泳一个时代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庄泳拿下的这枚金牌,也是中国在奥运会游泳项目上的首金。

女子跳板决赛,高敏后来居上成功卫冕;14岁小将伏明霞在女子跳台上折桂,成为奥运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孙淑伟在男子跳台项目中为中国取得了奥运历史上第一枚男子跳水金牌。

陈跃玲以44分32秒的成绩勇摘女子10公里竞走金牌,她也成为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位夺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

庄晓岩在女子柔道72公斤以上级的比赛中成了“书写奥运历史的巨人”,她以5连胜拿下柔道项目首次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的第一枚金牌。

张山在飞碟双向比赛中,战胜诸多实力派男选手勇夺金牌,书写了奥运历史上“巾帼”战胜“须眉”的一段佳话。

对于河南选手来说,巴塞罗那奥运会同样值得骄傲,在本届奥运会上的最高领奖台上终于有了河南选手的身影,实现这一突破的正是“乒乓女皇”邓亚萍。中国军团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一共斩获3枚乒乓球金牌,邓亚萍一人贡献女单、女双(与乔红搭档)2枚金牌。

除了邓亚萍之外,在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河南选手中还有一位名将——男子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黄庚。曾经两次在国际田联大赛上战胜过当时男子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鲍威尔的黄庚,此前早已横扫了国内和亚洲跳远比赛。不过由于运气欠佳——预赛中因为太过行风导致脚后跟受伤,黄庚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跳远比赛中只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绩。

参加过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张冰在巴塞罗那已经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了,不过这一次,他还是欠一些火候——飞碟双向资格赛195中便可进决赛,张冰打了194中,遗憾地无缘决赛,最终取得了第八名。

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中国军团稳居第四 河南健儿全面丰收

1996年7月19日,第26届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开幕。在这届现代奥运会迎来“百岁生日”的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取得了16枚金牌、22枚银牌和12枚铜牌,稳居金牌榜第四位。本届奥运会上,河南选手全面丰收,集齐了金(2枚)、银(2枚)、铜(2枚)三色奖牌,是河南选手参加奥运会以来夺取奖牌最多的一届。然而辉煌的背后还留下了极大的遗憾,本来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中国乒乓球队在本届奥运会上首次实现了对男、女单打,男、女双打金牌的包揽。河南选手邓亚萍蝉联了女单、女双的冠军。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夺取4枚奥运会金牌,成为中国夺取奥运会金牌最多的运动员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河南老乡刘国梁独揽男单、男双两枚金牌。

素有“梦之队”之称的中国跳水队在亚特兰大再次上演惊艳之作。18岁的伏明霞成功获得女子跳台跳水和跳板跳水两项冠军,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近40年来唯一一位获得双料冠军的女子跳水选手。熊倪在亚特兰大圆了8年前的奥运冠军梦的同时,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奥运会男子跳板金牌。

作为世界女子足坛顶级中后卫的范运杰与“铿锵玫瑰”们一道闯进本届奥运会女足决赛,面对东道主美国队,中国女足拼尽全力,最终1球小负屈居亚军。虽然只是一枚银牌,但弥足珍贵,时至今日,这也是中国军团在奥运会足球项目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与范运杰一样,河南体操名将范斌在亚特兰大也留下了遗憾,由于他和队友们的接连失误,中国男子体操队丢掉了“最保险”的男团金牌,只拿到一枚银牌;而在男子单杠比赛中,范斌只收获了一枚铜牌。

经过汉城、巴塞罗那两届奥运会的洗礼,迎来个人第三届奥运会之旅的“老枪”张冰终于在亚特兰大圆了自己的奖牌梦。他在飞碟男子多向的比拼中,最终斩获了一枚宝贵的铜牌,而这也是迄今为止河南飞碟射击选手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河南跳远名将黄庚在亚特兰大迎来了个人的第二次“奥运之旅”,此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不错成绩的他,却因为背负的压力过大,导致发挥极其失常,只获得了男子跳远的第九名。

本报记者 陈凯 刘超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