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防汛救灾进行时·众志成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福利院的孩子们回家啦
网约车司机京广隧道激流中连救五人
暴雨中,他临危决断全村撤离
郑州320条公交 线路恢复运营
车辆浸水受损维修 如有抬价从重处理
八方支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暴雨中,他临危决断全村撤离

郑报全媒体记者 刘怡辰 实习生 刘小叶

7月19日,郑州市惠济区。

清晨,天有些阴沉,太阳好像预测到有什么危险一样,悄悄地躲了起来,这天的清晨没有了往日的明媚。

天气的阴沉丝毫不影响人们的好心情,人来车往,街头巷尾如往日一般热闹。直到中午,人们还一如既往地忙活着自己的事情。

“这雨下得有点吓人呀,防汛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好。”下午3点多,雨势渐大,惠济区古荥镇党委书记梁俊军与工作人员一起站在办公楼下,讨论着如何做好防汛工作。“从现在开始,镇机关全体人员要在单位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应对汛期风险。”梁俊军提出要求,要紧盯辖区关键点,坚守“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

这一夜,古荥镇政府会议室里的灯一直未灭。

20日早上7点,雨像是被宠坏的孩子乱发脾气。暴雨、大雨轮番轰炸。

大雨中,紧邻着邙山的黄河桥村,地势危险,水势严峻。“山体塌方的地方比较多,居民们需要转移。”梁俊军、镇长李勇带领镇纪委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等部门工作人员到黄河桥村逐户进行排查。

“我不要走,我要守着我的家。”

“没啥事,以前下大雨也都过去了。”

“家在这里,我们哪儿也不去。”

…………

大家还不知道这场大雨将会带来怎样不可估量的后果。

20多位党员干部在黄河桥村处于危险环境的村民家中,一家一户做着动员工作。

中午12点,午饭时间。“我等你们吃完饭,陪你们一起搬。”古荥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陈玉锋无数次坚定地做着搬离的说服工作,在一次次的劝说中,村民受到感动,积极配合搬离,还主动加入防汛队伍,帮着撑沙袋,堵雨水,防止大水进村。

随着雨势不断加大,梁俊军在处于严重隐患区的4、5、6、7组居民搬离的同时,果断做出全村全部搬离的决策,共撤离194户1038人,做到了“危墙”之下无伤亡。

20日下午3点,古荥镇纪公庙村发生了严重倒灌。为了群众安全,纪公庙村六组,一场300多人的整体搬离工作在紧锣密鼓进行着。大雨中,一位独居老人执意要留在家里。房屋老旧、情况危急,纪公庙村六组组长王云志背起老人从家中撤离。万幸!几乎是几秒钟时间,“轰隆”一声,房子倒塌了。

“救命啊!我们5个人被困在工厂里了!”晚上10点,镇上接到了求救电话。“我之前去过这个地方,附近有一个窑坑,有七八米深,这家工厂就在索须河分支附近,地势低,水大的话,肯定会倒灌。”听闻求救信息,镇机关支部党员刘志超说。

多条道路受阻,梁俊军与党员干部一起联系消防、武警官兵,但救援力量难以快速到达。梁俊军与同事们商量,必须自救。打听到临近村庄有位村民家有自制的铁皮小船,大家急忙联系,这位村民义无反顾参加到救援中。沿途,这条小船救助了十多人。但求援工人所在的地方,多棵倒掉的大树横在路中,船无法通行。

晚11点,武警赶来救援,大家辗转多次才到达现场。被困的4名男子和一个5岁多的孩子站在被大水包围的房顶,瑟瑟发抖。暴雨中,大家终于得救了。

据了解,20日下午3点至21日凌晨,古荥镇协同武警官兵共救出被困群众74名,大部分是在郑务工的外地人。

“我们提前把村民都已经安置在了安全的地方。”梁俊军说,提前通知了,但有一些小企业没及时撤离人员,导致被困。从19日晚上到21日早上,全镇党员干部坚守在最危险的一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