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防汛救灾进行时·众志成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他从妻子的病房直奔救援“战场”
一批批救援物资陆续抵郑
为重建家园贡献绵薄之力
“想尽一切办法,保护百姓庄稼”
“8分钟”空中转运 传递生命的希望
怕惊动居民来送行 山东好汉凌晨返程
舍弃“大本营” 救助2000余名受困群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他从妻子的病房直奔救援“战场”
黄文帅与妻子视频通话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郑报全媒体记者 徐宗福 摄

“妻子孩子现在都好,孩子已经脱离危险,父母在照顾他们母子。”说话的战士名叫黄文帅,是杨根思部队某连指导员,7月28日下午,初为人父的他拨通了妻子的视频电话,压抑多时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背过身哭了出来。

7月21日以来,黄文帅两度舍下病房里的妻子和情况危急的孩子奔赴救援现场,和战友一起救援2000余名受困群众,其中病患1000余人,重症60余人。

如今,妻子和孩子的情况均已好转,仍在执行灾后重建任务的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骑车17公里赶到现场立即加入“战斗”

7月14日,因产前重度贫血,黄文帅的妻子提前25天剖腹生下孩子后便住进了重症监护室,21日,妻子刚从重症监护室转出,他便得知所在部队要赴郑执行救援任务,看着虚弱的妻子和还未睁开眼睛看到自己的孩子,想着需要紧急救援的受困群众,身为军人的他焦急又心疼。就在这时,妻子游馥瑜的一句“守护人民就是守护了这个家”让黄文帅动容,得到妻子支持的他,毅然奔赴当时受灾严重的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

22日清晨,从妻子所在的省人民医院到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的道路情况复杂,车辆无法通行,黄文帅看到一辆共享单车,在骑行17公里后,水深已无法骑行通过。就这样,他在漫过腰身的水中步行大概3公里,直至医院门口附近,那里的水深已漫过头顶,熟水性的他艰难地游到院内,到达现场后,发现最先到达的党员突击队正在救援,他立即下水,加入“战斗”。

“我们到现场的时候,看到指导员已经开始救援,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连战士杨天昂说。

他们是群众的希望,群众是他们冲锋的号角

救援受困群众要与时间赛跑,黄文帅指导战士们分组赴骨科、重症监护室等病区进行救援。

这些病区基本位于10楼以上,院内断电,病人情况紧急且复杂,战士们抬着担架穿梭在各个楼层。“我们一进病区,好多病患都哭了。”回忆起这一幕,杨天昂的眼眶也红了,“有孩子、有老人还有医务人员,大家都说‘看见你们我们就放心了’。”

群众的呼声就是战斗的号角,冲锋舟待命,病患被逐个转移到二楼搭建的临时平台,再由冲锋舟转移至安全区域,过程紧张有序却也十分艰难。

病房楼的高层都是重症病人,有的躺在床上不能动,有的身上插着各种管子,甚至有刚做完手术的病人,转移过程要慎之又慎,战士刘伟说道。担架供不上,战士们就用床单裹着病患往下抬。

11楼住着数十位重症病患,其中来自开封的一名患者需要6人抬送,黄文帅带领连队5名党员突击队员将其抬至一楼,为将老人稳妥安置在冲锋舟上,他跳入水中,极力保持冲锋舟平衡。

就这样,救援行动持续到晚上8点,不计其数的台阶、上百次的托举、冰凉浑浊的积水让黄文帅和战友们疲惫不堪。“我记不清转移了几趟,更记不清转移了多少人。”参与救援的战士们说了同样的话,他们只记得耳边不停有人说着“谢谢、感谢、幸亏有你们”。

又一次转身,他奔向下一个“战场”

救援任务结束,所有受困病患和医务人员均被安全转移,而就在此时,黄文帅不满10天的孩子又因为黄疸过高被送进医院,跑到医院匆匆看了看孩子,他又一次转身,奔向下一个“战场”,参与到清淤任务中帮助城市灾后重建。归队后的某个夜晚,回到休息室的黄文帅接到妻子打来的视频通话:“我和孩子都好,孩子黄疸值降了,我们都为你感到自豪!”此刻,看到妻子的笑容,他一天的疲惫消散了。

如今黄文帅所在部队灾后重建任务已进入收尾阶段。在郑州大学南校区,杨根思部队的战士们正在整理物资,打扫校园进行收尾工作。

据了解,截至28日,大部分部队参加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已进入收尾阶段,有的部队仍在抓紧推进。其中,一些部队承担的地铁隧道排水,帝湖小区、阜外医院清淤和市内道路清理和部分地域的灾后清理修复工作已经完成,城市秩序和水电气网等涉及民生的工程正在快速恢复。

郑报全媒体记者 肖雅文

通讯员 张震 刘宸源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