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防汛救灾进行时·众志成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他从妻子的病房直奔救援“战场”
一批批救援物资陆续抵郑
为重建家园贡献绵薄之力
“想尽一切办法,保护百姓庄稼”
“8分钟”空中转运 传递生命的希望
怕惊动居民来送行 山东好汉凌晨返程
舍弃“大本营” 救助2000余名受困群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8分钟”空中转运 传递生命的希望
医护人员转运途中精心守护患者

8分钟,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个普通数字。但对于和生命赛跑的危重患者来说,8分钟的“竞赛”,几乎意味着一切。

“云端”8分钟,每分钟都是和生命赛跑

22日8点,张祁下楼给两个发高烧的孩子找热水喂药,因为暴雨影响,他家断水断电两天了。走出家属院百十米,手机才有信号,他看到了护士长发来的微信:“10点集合,今天你和李猛搭班,保障航空转运重症患者。”

收到消息后,张祁赶紧把热水送回家,匆匆交代父母按时给孩子喂药就迅速返回单位。

张祁是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22日,他的工作任务是为30名航空转运的危重症患者提供医疗保障。

李猛是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22日是他的休息日,但得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患者要在当天全部转运到省医本部,就要求到一线去。

在省人民医院停机坪,张祁跟老搭档李猛会合了。为了做好万全准备,他们带上了从科室拿来的转运呼吸机和氧气瓶。

伴随着螺旋桨巨大的轰鸣声,当日第一位航空转运患者安全降落,护送他们飞回来的是同事窦钛和李登辉。而此时,他们已经连续在岗72小时。张祁和李猛要从他们手里接过生命接力棒。

省人民医院本部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地面距离25.6公里,正常状况下驾车需要50分钟。而航空转运一名患者仅需8分钟。而就是这空中的8分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担就完全压在随机医护人员身上。

“转运四人组”特殊的“第一次”

航空救援,对这次的“空中转运四人组”来说都不陌生,他们不仅接受过全面系统的培训,而且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但像这样病因不同、病情危重患者大规模救援转运,即使在全国都是第一次。

转运的重症患者中,有的刚做完心脏移植手术;有的心肺功能重度衰竭,必须通过ECMO才能呼吸;有的心功能不全,时刻不能离开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循环支持……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大,对随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

直升机起落瞬间,对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都会带来影响,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参数,及时给予医疗支持。

在转运一名高龄老年女性时,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李猛迅速处置,徒手捏握呼吸球囊,加大供氧,随后老人情况得到缓解。

而李登辉的手上,直到今天还有一道明显的青紫,那是在转运一名患者时,病人烦躁不安,又抓又挠留下的痕迹。

而提起最让人心疼的患者,张祁和李猛不约而同说到了一个小宝宝。这是一名先心病患儿,只有40多天大,做完肺静脉移位手术20多天,正处于术后恢复期。而他也是当天航空转运的年龄最小的患者。

也许因为一出生就住在新生儿病房,孩子看到医护人员并不害怕,明亮的眼睛一直在好奇地张望。但随着直升机准备起飞,螺旋桨的声音越来越大,孩子撇了撇嘴想哭。注意到孩子的不适,张祁立刻摘下自己的降噪耳机,轻轻戴在孩子的头上。小宝宝立刻安静下来,睁着呆萌的眼睛四处张望。

张祁说,同为父母,那一刻,感觉一切都值得。

7月22日晚7点30分,最后一名危重症患者平安抵达省人民医院本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重症患者转运工作全部顺利完成。结束任务后,张祁先去外科诊室打了腰围。在搬运患者的时候,他的腰部不慎扭伤,放松下来才感觉到,腰疼得已经直不起来。

本报记者 汪辉 王红 通讯员 李伟博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