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奋进这五年: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1/2021-09/08/09/2021090809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喜看惠济潮头立 向河图强谱华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喜看惠济潮头立 向河图强谱华章
惠济区北三环南阳路立交段城林辉映通达四方
惠济炎黄广场亮相2020央视春晚
在街角的古树苑公园,与“绿色”撞个满怀
全员核酸检测现场高效有序
惠济区老旧小区改造让城区旧貌换新颜
月湖广场音乐喷泉五光十色
文化地标黄河国家博物馆(概念图)
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南裹头观景点绿意盎然

本报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李雪 刘娇 孙星灿 文/图

时值九月,惠济区南裹头天阔云高,秀色娟娟。行走在“九纵三横”的彩色慢行道路中,如织游客仿若“人在画中游”。“十三五”这张时代答卷上,惠济区劈波斩浪,敢为人先,结满累累硕果,发生在黄河南岸“北静”惠济这片土地上的美丽蝶变,激荡人心。

五年来,惠济区笔蘸黄河书锦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干群紧抓黄河国家战略,敢闯敢试,蹚出一条涌动澎湃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五年来,惠济区跃马扬鞭攀新峰,统筹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每一步都稳健有力、落下的每一笔都浓墨重彩,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绩;

五年来,惠济区人民至上践初心,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扎实开展交通、环境、教育、医疗等民生工作,向新时代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北静”惠济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五年奋进路

黄河气韵初成景

漫步在黄河滩地公园生态观光彩色慢行道中,红蓝相间的慢行道路宛如一条飘带,穿过稠密挺拔的防护林蜿蜒伸展到河岸,阳光透过树林洒向地面,风在身边吹过,鸟儿在林中飞过,黄河秋日图景让人陶醉,前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

这“九纵三横”27条66公里彩色慢行道路,就是惠济区围绕黄河国家战略谋规划、破瓶颈、解难题,扛稳郑州市示范区起步区建设重任谋划的重大项目之一。

惠济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殷嘱托,奋力投入到黄河国家战略建设实践中,历时25天贯通水系,解决了黄河滩区湿地不湿问题;历时57天高标准建成南裹头广场、海事观景点、浮桥观景点3个观景点,公园内湿地生态修复区、湿地片区、黄河生态农业示范区等14个功能区建设同步推进。

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行动中,惠济干群展示了“惠济态度”,拼出了“惠济速度”。

围绕“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主地标战略定位,惠济区全力推进“两区、两路、三馆、四园”等项目建设(两区:荥泽古城片区、大运河文化片区;两路:S312郑州境改建工程、大河文化绿道;三馆: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项目主场馆、大运河博物馆;四园:黄河文化公园、大运河文化公园、黄河滩地公园、中原花卉科技博览园),笔墨横姿书写践行黄河国家战略的惠济方案。

经济发展攀新峰

黄河水浇灌黄河粮,黄河粮长出惠济经济发展新模样。过去五年中,惠济区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用一颗小小的汤圆,向世界讲述河南食品加工产业的蝶变故事;惠济区双桥花卉基地用一朵朵鲜花,支撑起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嬗变为集花卉苗木及相关产品交易、游览观光、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花卉主题商业平台,提供出一例例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惠济例证。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夜来香”“夜惠美”的“惠生活·共美好”黄河文化夜经济系列活动,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在惠济区多部门的联合发力下,仅仅一个月就吸引超千家商户积极响应,40余场规模性活动参与人次超百万,直接经济效益超4000万元,间接拉动居民消费超5000万元,让夜经济成为拉动惠济城市消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政府助力、企业发力,过去五年中,惠济区点燃“夜经济”“云团车”等一个个经济发展新引擎,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取得了一组组骄人成绩——

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91.3亿元、年均增长6.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7亿元、年均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1.7亿元、年均增长14.4%,三项指标总量分别是2015年的1.73倍、2.78倍、1.7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6年居六区之首。经济发展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综合实力飞速提升。

这一张张亮眼的经济发展成绩单,来源于惠济区委区政府在过去五年中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深化开放创新、优化升级营商环境、统筹推进招才引智……

三次产业由2015年的3.8∶36.6∶59.6,调整为1.6∶35.5∶62.9。花卉、休闲观光农业等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快速发展;速冻食品行业占据全国六成以上市场份额;宜家家居、万达广场、美景万科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带动形成新的时尚消费地。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加速构建,为惠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加快“一网通办”改革,推进1160件事项实现“应进必进”、综窗办理,300个利企便民事项实现“掌上办”,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进“一网统管”改革,精益化梳理八个单“事件”、一个“三跨”“事件”,加快智慧社区、数字城管等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城区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瞄准产业定位,“靶向”发力招商。新签约项目96个,总签约额1456.6亿元,一大批高技术、辐射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7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8家,较2015年增长337%、383%、90%,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层级提升。

出台《高质量建设人才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形成“1+9”政策体系。创新实行“互联网+线下”服务新模式,提供就业岗位5.9万个,培育引进创新创业载体6家、各类人才4322人,搭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

民生答卷有亮点

初秋的风褪去了夏的浮躁,走在古树苑廊边园景城景两相宜的“开放式城市会客厅”休憩放松,走着走着便步入了“光阴的走廊”,一个抬眼,一抹绿意就能扫去几分疲惫,一阵花香就能抚慰心灵。 这就是惠济区立足“北静”定位,为城市打造的那份静和美的气质特色。

五年奋进路,城区面貌在精建细管中焕然一新,和谐惠济在共治善治中更具魅力。惠济区顺应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需求在哪,服务就跟进在哪,努力做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优异答卷。

一静引来百花开,一美带动百业兴,生态及文化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强势带动惠济区百业起飞。

过去五年,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惠济区建成区达66.36平方公里,较2015年增加43%。常住人口达55.5万人,净增17.8万人,人才与科技资源加速聚集赋能城区。惠济区以人为核心,安置房开工690万平方米,交付440万平方米,网签3.3万套,回迁8.2万人,群众居住更安心、更舒心。

交通也更加便利。地铁2号、3号、4号线建成通车,拉近了惠济人与郑州城市角落的距离。过去五年中,惠济区大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建成市政道路102条,新增109公里,全面改善人居环境,7条主干道、27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万个,“停车难”得到缓解;新增自来水管网150公里、变电站10座、暖气管道64公里、天然气管道82公里,群众生活更加便捷。

走出家门,惠济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狠抓环境污染防治催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惠济区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44天,较2015年增加129天,居全市第一。实施国土绿化1.8万亩,新增绿地860万平方米,大力推进河渠生态治理、滩区生态修复,水域总面积达1880万平方米。

为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惠济区民生领域五年投入79.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2%;投用社区养老服务场所16家,每年服务老年人4万人次;救助残疾儿童593名,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残疾补贴等,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惠济人尤为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会等问题也在过去五年写下亮眼成绩。全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4所,增加学位2.5万个,“入学难”“大班额”等难题有效解决。医疗服务提质升级,8家镇(街道)健康管理机构全部挂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有”达标,“小病不出村(社区),大病不出区”的目标基本实现。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三管三必须”监管原则,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人民至上践初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惠济区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紧、快、细、稳”扎紧“四个口袋”,全力以赴构筑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烈日下,“白衣天使”不惧高温坚守核酸检测一线。夜幕中,卡点工作人员枕戈待旦保一方平安。3673名下沉党员干部, 6360名群众志愿者,5660人次医护人员,每日30万人次核酸检测量,40000多名学生疫苗接种……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尽述着全区人民勠力同心防疫抗疫的惠济力量。惠济区组建“六包一”管控专班;形成冷链食品闭环管理,确保近2000户商户的正常运转;运用“三公协查+大数据”机制,既严又暖,把好隔离关;打通民生物资应急运输快速通道,兜住民生底线,全力保障居民“菜篮子”“米袋子”“药箱子”,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最有力措施把疫情控制、解决在最小范围,为省市遏制疫情注入惠济能量。

特大罕见暴雨袭击城市,惠济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9000余名党员用逆行身影构筑坚实屏障、全力做好“两通一排”,在全市最早恢复全域供电;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开展“两清一消”,无死角、无遗漏,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河南省138个防汛救灾“身边好人”中,惠济区占3位。他们是地铁5号线险情中连续救治14人的“90后”护士李英豪,跳入积水中推举落水外卖小哥的55岁老党员郑书强,京广隧道中预判风险带领众人一起安全撤离的“敲窗哥”侯文超。枯河抢险的惠济民兵,暴雨中救起母子三人的王西超,临危决断全村搬离的古荥镇党委书记……防汛抢险中,惠济的干部群众走入大众视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点赞报道,惠济凡人英雄群像微光成炬,熠熠生辉。

惠济区委副书记、区长丁文霞说,越是艰难险阻,越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越是克难攻坚,越是凝聚民心、形成合力。在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惠济党群一心,展现出了最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五年新征程

晋位争先开新局

“十四五”时期,以其新的时代坐标而意义非凡,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惠济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的关键时期,惠济区该以怎样的新举措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进程中走前头、做示范、创经验,又该以怎样的姿态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引领全区跨越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惠济责任在肩,不畏艰难,勇立潮头,奋楫争先,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给出惠济答卷的解题思路——

立足“北静”定位,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高标准推进“四城、两高地、一家园”(“四城”,即生态城、科技城、文化旅游城、健康城。“两高地”,即代表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形象的高质量发展高地、产城文旅深度融合高地。“一家园”,即幸福宜居的美好生活家园)建设任务,绽放更美的光彩。

紧扣“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突出“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加快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围绕国际化、生态化、数字化,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全力打造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世界级文化地标和文化品牌,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惠济新乐章。

打造独具郑州魅力的黄河文化品牌,继续办好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延续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黄河之美·九州同唱”主题,突出群众参与性,丰富赛事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呈现更具地域特色的高规格合唱比赛,让九州同唱惠济之美、黄河之美。

强化产业支撑,推动经济迈上新台阶。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平台建设,形成惠济发展的强大动能。加速冷链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最大限度释放生产潜能。

把促消费作为稳增长的发力点,推动生态和商业融合,打造郑州北部夜间经济示范带。依托“黄河之门”“运河之枢”“郑州之静”独有特色,重点打造西山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黄河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加强文旅文创的顶层设计、项目包装、产业培育,推动文化资源向特色文旅品牌转化。以举办2025年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契机,加快打造“一心、一轴、三区、四团”的空间布局,创造最美环境,提供最优服务,以花为媒,着力提升惠济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立足宜居宜业宜游,突出共建共管共享,走好“三生”融合的城区发展路子。注重有机更新焕新颜。高效完成“一环十横十纵”道路工程,加快推进常青路等区级道路改造进程。依托5G技术,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手段,解决城市管理痛点难点,加快构建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全力配合地铁3号线北延、7号线、8号线和轨道快线K1建设任务。全力以赴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确保2021年安置居住地块应开尽开,力争2023年剩余4.58万群众全部实现回迁。打造美丽乡村创特色。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功能、一村一特色”要求,加快4个精品村和7个示范村建设步伐。建设配套设施,合理设置民宿、农家乐、旅游集散中心,切实满足游客需求。

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不移推进“美好教育”。持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新建中小学25所、新增学位5万余个。坚定不移健全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重点帮助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确保新增就业1.2万人以上。

聚焦“夕阳人群”,加快构建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体系化、嵌入式服务。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切实解决部分群众“住房难”问题。坚定不移打造“健康惠济”。着力构建以区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让优质医疗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

锚定目标,惠济区用“一个引领,一个突破,六个坚持”护航发展,实干开新局:突出党建引领,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更好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实现一个突破,力争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量和质的突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坚持创新驱动激发活力,坚持项目为王久久为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文润城树立标杆,坚持建管并举提升品质,坚持民生为重增进福祉。

惠济区委书记魏东说,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争先再远航。未来五年,惠济区将用奋发图强、顽强拼搏的姿态,以加速提升、跨越争先的决心,在黄河国家战略的实践中,用经得住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成效,向党中央、省委、市委,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