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打造数字经济 与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新优势
新型城市建设应答好四个问题
纠正自媒体的认知偏误 是“稳预期”的关键一环
收费有了标准
加快推进郑州文旅强市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快推进郑州文旅强市建设

夏自军

文旅事关城市内涵品质、特色魅力和发展后劲。文旅对于城市而言,无论对提升城市气质、城市厚重感,还是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精神追求,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郑州文旅强市建设呈现整体提升态势,城市形象不断向上向好,但对照城市定位、文旅要求、人民期盼,特别是横向比较先进省会、副省级城市,郑州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快推进郑州文旅强市建设,不仅对补齐短板、迎头赶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建设具有世界级、全球性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名城和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也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谋划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郑州要立足在中华文明中突出价值和黄河流域核心示范区的重要地位,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历史机遇,立足“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功能定位,围绕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以“两带一心”战略布局为切入点,谋划推进以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博物馆、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荥泽古城文旅融合项目、郑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天下之中”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提升工程、黄帝故里景区提升工程、商代王城遗址项目、二七文化片区、二砂文创园区等“十大重点文旅工程”建设。需要强调的是,大运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以讲好仰韶文化故事为主线,按照“一核”(文化遗产保护区)、“两节点”(仰韶文化博物馆、中原考古研究展示中心)、“三片区”(生态湿地修复区、原始农耕种植区、互动体验休闲区)进行布局,形成“北看红山、中看仰韶、南看良渚”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展示格局;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和科技生态环保型的智慧旅游服务,要按照黄河颂剧院、黄河四季生态体验区、九曲雅集及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进行布局。

二、进一步促进文旅资源与交通线路相匹配

郑州要转变思想,改变交通组织过多考虑物流因素的思维方式,更多从人流、客流角度加强交通规划设计。一是解决景点间“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完善景点间的交通连接,提升地铁、公交间换乘的通达性、便利性;新建或扩建热点景区停车场,增强旅游大巴的进站意愿,解决“自驾游”停车难问题。二是研究制定“两带一心”交通专项规划。要加强“两带一心”板块间的线路选择、站位布置、换乘交通、配套设施布局研究和建设,发挥交通对文旅发展的带动作用。文旅局、规划局、交通局等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处理好文旅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处理好游客交通需求和市政交通需求、市民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三是提升市区与文旅交通道路的通达性、便捷性、舒适性。要增加市区到文旅沿线的公交线路;设立以重点景区命名的站点;改善市区交通拥堵问题。四是全面提升道路建设标准和品质。要高标准建设景区外围公共道路;完善景区内部道路,设计修建专门的观光车道路和游客步道;以管理部门自查和群众有奖举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道路指示牌大清理。五是按照“快旅慢游、无缝接驳”的乡村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加快S312沿黄快速路、大河文化绿道、郑洛高速和大嵩山旅游环线建设。

三、充分发展文旅大产业

文旅大产业具有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生态等多重属性和多种功能,要让其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各环节,为郑州文旅强市建设提供新动力。一是拾起大运河文化片区、黄帝故里片区、商城王城遗址片区等历史文化“碎片”,讲好黄河文化、古都文化、根亲文化、功夫文化故事,打造一批具有中原特色的文旅产品和文创产品。二是创新文旅产品业态。围绕非遗、演艺、美术、会展等元素,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建设文化主题酒店、创作精品演艺活动,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文旅融合标杆项目。三是用足用好文化培育旅游消费。推动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向展示型、体验式、旅游型发展,形成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空间。四是充分利用5G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创造更多场景化、沉浸式产品和业务,增强旅客体验感、获得感。五是把发展文旅与自然风光、文化遗址、城市村落、交通河道、美丽乡村统筹起来,建设一批特色文化街区、特色文旅小镇、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文旅精品项目。

四、大力发展都市型乡村旅游

郑州市要强化规划引领,丰富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发展都市型乡村旅游。一是优化都市区“沿黄生态文化观光休闲旅游带”“环主城区游憩带”“大嵩山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等“一带一环一区”乡村旅游发展空间。二是培育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A级景区村庄。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和种植养殖优势,发展更加注重观光体验的都市生态农业、农业公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化、集群化发展;从市场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森林观光、水域休闲、山地度假、温泉养生等旅游新产品,着力构建多层次消费需求的都市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三是构建宜游的都市休闲环境。坚持以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城乡结合部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群众富足之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四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鼓励设立乡村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强化科技文化赋能,包装推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系列乡村旅游商品,打造郑州乡村旅游品牌。

五、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借鉴吸收杭州、上海等发达旅游城市的成熟经验,结合郑州实际,加快郑州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力度。一是在综合研判基础上,选取客流量大、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先进的枢纽场站打造郑州旅游集散中心。结合郑州目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议郑州旅游集散中心主发车点选在紫荆山,此处为郑州交通转乘集中点,地铁1号线和2号线又在此交会。二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形成由文旅局具体指导、旅行社和各类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建设开发格局。政府引导既能在政策、财政、资源等各方面对参与企业进行支持,又能对参与企业进行约束监督,还符合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一个准公共单位的属性定位;市场化运作能调动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能动性,保证旅游集散中心的动力和活力。三是郑州旅游集散中心业务将以“两带一心”为目的地,打造至少15条精品线路,包括经典旅游线路、季节性旅游线路等。同时,旅游集散中心将提供网络查询、信息咨询、导游、旅游交通票、景区(点)门票、住宿、餐饮以及旅游指南等服务,以供旅客选择。另外,郑州旅游集散中心将预留广阔的空间和足够多的车位,从而提供旅游集散换乘业务和车辆维修、保养业务。四是将旅游集散相关功能与“郑好办”中的“旅游云”板块相对接,实现智慧旅游。同时,要加快信息更新,提供全天实时在线服务,解答旅游疑惑。

六、提升郑州文旅知名度、美誉度

打造多维立体宣传格局是提升郑州知名度、美誉度的最有效手段。一是叫响“黄河之都”城市名片。充分利用机场、车站、酒店、城市广告牌、街头景观、文化墙等文旅活动空间和场所,以及电视、手机和两微、短视频等新媒介,通过设计、投放图文、故事和音视频广告,编印、分发文旅宣传资料等形式,打造全景、全时、全要素的大宣传格局。二是积极举办品牌节庆活动。积极参与中国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嵩山论坛等大型活动,创办申办第六届中国诗歌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谋划在央视重点栏目进行郑州城市形象广告宣传。三是规范导游讲解词,杜绝歪曲历史、哗众取宠、对历史人物污名化等损害城市形象的行为。四是推动文旅资源“走出去”。探索建立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市场互融的文旅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