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博物院添新展
2金1银 “河南军团”昨日收获满满
芦玉菲:完成一次战胜自己的过程
女足决赛收官奥运联合队摘冠
象棋民间棋王争霸赛 河南赛区荥阳开赛
难时常见白衣志 战“疫”更显赤子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难时常见白衣志 战“疫”更显赤子心
——我市卫生健康系统战“疫”中的“郑医力量”

核酸采样,该院大部队、小分队29次出征,累计派出医护人员4748人次、核酸采集1510428人次。

病毒“排雷”,该院转化医学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人员昼夜不休,加班加点,完成核酸检测样本431759例。

救治患者,该院迅速腾空医院南部院区用来收治市六院住院患者,并派出100余名医疗队员支援兄弟医院。

白衣执甲逆行,同心护佑苍生。面对本轮疫情,郑州人民医院迅速凝聚“郑医力量”,全力投身防疫攻坚战,充分展示了我市卫生健康系统中流砥柱的责任与担当。

采样“大白” 坚信“稳住,我们能赢”

“小朋友,别害怕,你是最棒的!”面对孩子,来自郑州人民医院的“大白”——郑东院区神经外科医生王国文等检测队员,不仅伸出大拇指鼓励,还跪地操作。

一个多月来,郑医核酸检测“大白”们奔赴二七区福南、航北社区等区域,不分昼夜连续开展核酸采样工作,他们在抗疫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彰显责任担当。

时值盛夏,“大白”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面屏、口罩和乳胶手套,动辄就是10余小时的连续工作,有太多的汗水无法擦拭,又有太多的勇毅烙印在脸上。

他们防护服下的贴身衣服被汗水湿透,乳胶手套里的双手被汗水浸泡得发白起皱,有的中暑、呕吐、瘫倒在地,但从没有人叫苦叫累。

休息间隙,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躺在硬纸板上,就是最快乐的时刻。

重点人群核酸采集,许多老小区没有电梯,他们就一层层爬楼梯,一扇扇门地敲。返回路上,乘坐社区提供的三轮车高唱:“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它永远不会堵车。”

“中国加油!”小朋友送来可爱画作;“你们辛苦了!”耄耋老人连声感谢。此时此刻,无论面临多少艰难险阻,他们心中都坚定一个信念:“稳住,我们能赢!”

疫情防控期间,该院共派出大部队、小分队29次,累计派出医护人员4748人次,核酸采集1510428人次。

病毒“排雷” 昼夜奋战轮番上阵

核酸采样医疗队冒着烈日在外战斗,郑州人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测人员也是一级战备状态。

他们是疫情防控战线上的“排雷兵”,直接面对的可能就是高浓度病毒样本,可谓是与德尔塔病毒短兵相接。

7月30日凌晨1时,转化医学中心主任宋银森接到通知,要求做好大批量核酸检测准备。从那时起,他和17名队员就开启了超负荷工作模式:工作量激增20多倍,14台仪器24小时不停转,几个小组轮番上阵,吃住全在医院,每人每天只能休息4个小时。

因为检测一旦开始,至少8个小时实验室的门是不打开的,当班的小组成员也不出来,否则浪费一身防护服不说,实验室还要重新消毒。这中间,想要透口气、喝口水、去卫生间,都不可能。

“所有的防护用品,都必须戴着!这是安全,也是责任。”宋银森对队员经常这样说。因为检测的过程风险重重,标本是不是含有新冠病毒,在结果出来之前,谁都不知道。提取核酸时稍有不慎,标本就可能通过溢洒、气溶胶等不同方式对人体造成危害。检验人员必须慎之又慎,才能找出其中暗藏的“地雷”,同时又要保护好自身。

从实验室出来,他们的头发、衣服全部被汗湿透,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缺水、脱水现象,但大家都说自己身体能挺得住。

“没什么困难,有困难都自己克服了。”问起家里的困难,大家也都异口同声地说。可检验师张晓林的妈妈前几天刚做了手术,她只在家里照顾了一天。

腾空院区 全力收治救护患者

为了切断疫情传播,我市迅速确定了四家六院分流患者定点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南部院区是定点医院之一。

这是令人惊叹的“郑医速度”。8月6日,短短两个小时,医院就安全转出125名患者至院总部和郑东院区,连夜腾空南部院区,完成保洁消杀、病区改造等系列动作,次日接收100余名分流患者。

这是令人感动的“郑医温度”。由于隔离病区的特殊性,这里的白衣战士不仅要全力救治患者,还要化身保洁员、服务员、快递员、甚至“Tony老师”,全面照料患者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收垃圾、拖地、送饭、理发等。

有一位股骨颈骨折并有老年痴呆的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褥疮护理翻身到饮食喂药、大小便护理,外科二病区主任刘志昂和队员们全都帮办了,还每天通过手机帮助患者和家属视频聊天。

“太感动了,我都不记得是今天过生日,你们想得太周到了!”在RICU病房,护士长张保江无意间得知,一个从非洲回国患者即将过生日,于是瞒着他精心准备了生日蛋糕和长寿面,生日当天还拨通了微信视频,让他隔空与妻子、女儿一起庆生。

郑州人民医院总部作为封闭、封控区域群众及隔离观察人员定点收治医院,医务人员更是对患者给予无微不至的服务。在隔离病区生孩子,对于医护人员和产妇来说都是考验。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行动不便;产妇没有家人陪伴,难免会担忧、焦虑。以前一个多小时就能做完的手术,现在往往需要奋战两个半小时,甚至还要全力救治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危急重症产妇。疫情期间,共有44个新生命在这里诞生。

守望相助 倾力驰援兄弟医院

“郑州必胜!郑州加油!”8月5日上午,铿锵有力的呼声在郑州人民医院文化路院区回荡。该院派出54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市三院北部院区、阳城医院。

战“疫”期间,郑州人民医院先后派出100多名医疗队员支援市六院、市三院等兄弟医院,真正体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奉献和担当。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危急时刻就应该挺身而出。”23岁的毛维文,是器官移植中心护士,第一时间报名参战。他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是光,我会发亮,尽管我只是一根火柴,而并非太阳,但是我依然会绽放我所有的能量,让黑暗退却,让光明到来。”

在隔离病房,他负责的一名高烧肺结核患者脾气有点暴躁,他会耐心安慰鼓励他,有时候还会“批评”他。在他的苦口婆心劝说下,患者开始积极配合治疗。他说:“这个时候,除了治疗,患者还非常需要关爱。”

洗澡、抚触、喂奶、哄睡……在市三院北部院区隔离病房,有一个刚出生10多天的小宝宝,不能和妈妈在一起,护士乔二丽就成了“临时妈妈”。

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纸短情长,难以尽诉。

难时常见白衣志,战“疫”更显赤子心。在新一轮战“疫”中,郑医人承担的远不止这些。在机场,在冷链方舱,在后勤保障等各个战场,郑医人主动担当、勇敢逆行,以“严实勤和、仁爱敬廉、荣责自远、知行合一”的郑医精神,贡献了“郑医力量”,体现了郑医担当,交出了郑医答卷,成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流砥柱!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陈 慧 文/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