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1/2021-09/27/05/202109270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继往开来 续写华章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为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报告解读
继往开来 续写华章

未来五年

将更精彩

(上接四版)

统筹发展和安全 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入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创建活动。

加快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的监测预防、预警响应、社会动员、避险转移、救援组织等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深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构建统一高效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树牢城市全周期管理意识,完善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地下空间等重要基础设施管理体制。

高度重视防范各级财务风险,规范政府性平台融资管理,依法依规处置非法集资、问题楼盘,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大力推进网络安全技术运用,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和平台建设,全面提高网络综合安全能力。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数字化监管体系,完善常态化安全排查化解机制,不断提高源头管控能力、智慧检测能力、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文化繁荣 彰显古都魅力

加强先进文化引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挖掘红色资源,加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民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历史文化传承。总结提炼华夏文明内涵,优化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布局,加大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围绕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建设,加快推进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商代王城遗址保护、“河洛古国”遗址保护、黄帝故里园区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依托沿黄走廊建设历史遗产带、文化带,增强世界级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打造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建设具有国内外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文化旅游中心。

加强文化惠民服务。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积极探索文化文物资源与新技术新应用的跨界融合。

加强文化传播力建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传播格局。积极推进世界大河文明交流,持续办好黄河文化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活动,积极承办国家级、国际化文化活动。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适应特大城市发展治理新机制

以数字化改革带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围绕“一件‘事’”“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现“不见面”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就近可办、郑州大都市圈全域联办。加快“一‘事件’”“一网统管”改革,完善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通过“大数据+网格化”,形成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上下贯通、线上线下联动、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有效监管的城市管理治理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压缩审批事项,强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万人助万企”长效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保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城市第一方阵。

以公平公正为核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依法保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合法权益。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成长全周期辅导服务机制。加快建设“亲清在线”政府政策兑现直通平台。坚持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公平竞争监管机制,做好危困企业、僵尸企业依法破产、重整、清算工作。

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要素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抓好土地供应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指标统筹,深化新型产业用地供应改革、“亩均论英雄”等改革。提高金融要素供给水平、风险防控水平,丰富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创投基金、财富管理等业态,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拓展期货品种。建设开放联动的技术要素市场,建立快捷的新技术新产品准入机制。探索完善数据有效收集、有偿使用、产权清晰、规范管理、公平交易的运营机制。创新特大城镇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撤县(市)设区步伐。持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医药、卫生、教育、文化、价格、统计等领域改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完善共同富裕的制度架构。把培育发展市场主体、以创业带就业作为重要抓手,强化创业引导,以财产性、经营性收入提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社会充分就业稳定群众收入、减少低收入群体。完善社会保障、最低工资收入等制度,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完善以公办园为主体、以普惠园为依托的学前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全面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完成20所高中阶段学校外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性高中品牌。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抓好特色学科建设,引进一流高校,实现高等教育提质发展。

加快建进“健康郑州”。推进政府主导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健全紧密型医联(共)体,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快构建与特大城市相适应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学科特色突出的区域性医疗中心,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中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市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工作,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医疗保险。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解决好“一老一小一青壮”问题。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以居家养老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合理有序布局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覆盖全市的智慧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让广大青壮年劳动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成长有路径、价值能实现。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支持政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创新有效履职载体,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多层次推进协商民主。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机制,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工作,加强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等工作。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全面深化依法治市,坚持科学立法,紧扣发展重点、改革难点、民生热点推进地方立法。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积极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提高各级党委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 赵文静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