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郑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现实路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现实路径

张雯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决策部署,市委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四个高地”,排在首位的就是“国家创新高地”。郑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是服务新发展格局、落实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辐射带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入新阶段、完善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应有之义。

科学统筹谋划,强化组织保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力

政府部门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从战略高度支持郑州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一是加快编制总体建设方案,科技、发改、工信、人社、教育等职能部门围绕科技体制改革、科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人才政策、高校建设等领域制定工作专案。二是在现有市科技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成立由省级部门宏观指导,相关市直部门、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跨部门跨层级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洛阳、新乡等省内科技强市的交流合作。

高水平建设科创平台,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对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力

一是努力建设高层级科创平台。抓住国家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重大机遇,鼓励盾构及掘进装备、新能源汽车、网络信息安全、现代种业等优势领域的本地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创新联合体,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布局郑州。整合全省科技资源,重点建设黄河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努力创建国家实验室,超前布局大科学装置。二是加快中原科技城建设发展。紧紧围绕“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实验区”的目标定位,探索实施海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协调解决人才来郑发展中面临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出入境办理等问题,在人才引进、评价、激励、服务等方面形成一批可供全省复制的经验做法。三是推动本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建设好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发掘本地高等院校优势专业,精准引进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积极创建“双一流”学科。四是积极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来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多方持股、定制化研发等更加灵活多样的运营管理体制,创新土地支持政策,优化资金投入方式。五是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通过后补助、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本地企业设立研发中心以此提高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鼓励域外企业在郑设立全球或区域性研发总部从而提升郑州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城市地位。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经济腹地优势,提升对高质量发展的带动力

一是征集和梳理区域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需求清单。相关部门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征集和梳理区域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需求清单。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设立“技术对接云平台”,实行“揭榜挂帅”“项目负责人制”等新兴科研组织管理模式,使企业的技术难题变成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课题。二是引导创新主体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科技研发。引导创新主体围绕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先进金属材料、现代轻纺等传统支柱产业,生物育种、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材料、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以及社会生活中的智慧交通、绿色建筑、垃圾处理等难点问题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主体通过专利分析、市场调研等途径准确研判技术发展趋势,突出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和本地特色。三是着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把握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导向,发挥中原城市群和中部地区经济腹地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研发在郑州、转化在全域”的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格局。

积极开展联合创新,探索常态化合作模式,提高创新活动的协同力

一是重视开放协同创新。积极与发达国家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先进地区进行开放协同创新,通过在当地设立研发基地、孵化基地、人才工作站等方式,探索建立区域间常态化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框架下,加强郑州、洛阳、新乡片区之间技术合作,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飞机造修、盾构装备等优势共性领域深化交流,增强共性技术供给能力。二是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支持中铁装备、宇通等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发挥龙头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鼓励其设立众创空间,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形成大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生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三是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协调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等各方力量,形成“市场需求—政策支持—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产品推广”的良性循环。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支持,增强创新生态的吸引力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围绕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评价等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创新潜力。二是完善落实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对近年来郑州出台的各类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进行系统梳理,对“相互打架”的政策进行统一,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简化手续流程、加强监督考核等途径,保障政策措施真正落地见效。三是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等平台作用,健全包括技术咨询、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等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现有科技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四是塑造现代化城市形态。统筹推进“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科创空间总体布局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使郑州成为各类人才心向往之的活力之都。

(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