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抓紧抓细抓实黄河防汛工作
牢记使命 担当责任
开启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全力冲刺 加压奋进 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党代会精神 推进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为实现党代会确定任务 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准确把握党代会内涵实质 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对标对表党代会决策部署 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造让党放心的精兵铁军 保障党代会目标落地见效
锚定“一流”目标 激活“南动”布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政务创新 服务创新 产业创新 文化创新
锚定“一流”目标 激活“南动”布局
新郑持续创新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小城市

郑州市十二次党代会为郑州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作为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的新郑市,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围绕国家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建设,力争在郑州、河南乃至更大范围争创一流、争当示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落子创新,带动全局。“新郑毗邻空港,坐拥省会南大门,辖区24所高校,数量超过省内一些地级市。用好人才、区位优势,推动政务、服务、产业、文化全面创新,力争五年后成为全国创新高地。”新郑市负责人表示,创新是实现新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活力之源,也是新郑围绕“南动”定位、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小城市的信心之源。

政务创新。前不久,新郑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于当日闭幕的新郑市第六次党代会有关信息,解读大会报告。新的开局,创新起步。这是省会县级市党委首次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展现新一届新郑市委实践党务公开、密切党群联系、提升执政能力的信心与决心。

9月14日,新郑市委“用脚步丈量工作法”双月评议会召开。由数十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人士、媒体记者、社团人员组成的评议队伍,对新郑市15个街道乡镇管委会和30个市直局委贯彻落实“用脚步丈量工作法”的成效逐一打分。这在新郑,尚属首次。

“‘用脚步丈量工作法’,是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的工作方法,评议是为督促推进。我们将不断探索、改进、完善,努力让广大干部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新郑市有关负责人说,“用脚步丈量工作法”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党务政务为民的新举措。力争以此形成务实亲民的干部作风。目前已发现解决各类民生问题数千个,政务新风吹遍新郑大地。

为给政务管理注入“活水”,新郑市还用足辖区24所高校、数量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的教育优势,创新深化校地合作,今年从辖区高校选出16名优秀人才,根据专业优势分配到该市有关单位挂职交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服务创新。暴雨疫情期间,新郑市“不见面”开标大厅运转正常,并未影响项目招标。不仅如此,新郑还用一次次创新,为全国4000多家企业提供公平优质的招投标服务——在全省率先上线公共资源交易手机APP客户端,实现全部交易环节网上办理;率先探索省外异地评标;率先建立中小企业招投标金融服务平台;率先实现企业投标保证金“秒退”服务;率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系统;率先接受世界银行政府采购电子化评估……眼下,新郑市正在探索建立智能评标系统,力争运用智能设备配合人工完成评标。

在新郑市政务服务大厅,“老年办事专区”“办不成事窗口”是近来便民服务的新举措。近年来,新郑市不断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改革,1634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61个工作日以内。现有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为全省县(市)最多。 “万人助万企”实地走访企业367家,收集问题472条,其中89条问题在现场或经工作组协调予以解决,286条问题正通过交办单形式交办给企业服务专班和相关职能部门解决,直到销号。

产业创新。为服务电子信息产业,新郑市在新港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6.7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并建成全省首个电子信息产业专用配套污水处理厂。围绕“芯”与“屏”,引进15家企业。其中一家企业的芯片封测项目已经投产,月封装芯片达4000万颗以上,填补全省集成电路产业空白,打破了“芯片生产不到淮河以北”的行业瓶颈。

为助力产业创新。新郑在全省县(市)率先设立10亿元信息产业投资基金。累计投入奖补资金5200万元,改进新技术、新工艺30项。辖区瑞泰耐材研发的镁铁-铁铝复合尖晶石砖、镁铝尖晶石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达到80%,实现了由生产传统耐火材料到新材料的转变。

文化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时代色彩,促进社会文明,是新郑文化创新的目标路径。9月12日,新郑市薛店镇红枣小镇,一年一度的枣乡风情游再次启幕。作为红枣之乡,红枣文化已经成为新郑名片。今年,主办方结合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同步揭幕红色文化展览馆,将红枣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彰显,掀起新郑文旅产业复工复产热潮。

在龙湖镇,以黄帝文化为主题打造的中原演艺第一品牌——《黄帝千古情》景区也于近期重启,景区去年开园以来共接待游客190万人次,收入1.3亿元,带动了附近黄帝会盟地泰山村乡村游持续升温。今年上半年,周边又一个文旅项目——“轩辕夜游谷”旅居集群开工建设,不断延长“黄帝文化IP”产业链条,带动全市文化和旅游提质扩容。眼下,新郑市正加快黄帝故里园区规划建设和场馆展陈布置工作,确保2022年黄帝故里景区核心区基本建成,2023年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张立 通讯员 刘象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