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强规划引领 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市政协协商座谈
加强规划引领 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补齐“三农”短板、增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后劲的重要举措。

市政协日前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加强规划引领,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座谈交流、协商议政。

热情建言

重视产业规划

市政协委员 崔波

一般美丽乡村都需要做三大规划,即村庄规划、产业规划和建设规划。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和资金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推进美丽乡村生态和文化建设必须重视产业的发展,乡村的发展需要保护乡村独自特色和生态资源,三产融合发展,根据自身不同禀赋进行资源向经济的转化。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

与此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村民在规划编制和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确保村民实际的需求和想法能够得到反馈和体现。

既要“颜值”又要“内涵”

市政协委员 宋志伟

美丽乡村建设永远在路上。当前我市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首要的问题就是应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特别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村庄有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认真做好村容村貌、居住环境、活动场所、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污水排放等方面的整体性长远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避免人居环境整治的随意性和短视性。

建设美丽乡村,环境改善是基础,村风文明是目标。我们还要充实农村文化载体,开展文明创建评比活动,挖掘整理历史文化,传承村落个性文化,让每个村庄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印记。

科学规划 精准实施

市政协委员 陈玉山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强化规划引领。统一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步实施。市、县域两级应按照实际情况编制乡村建设规划,注重突出乡村特色,对列入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名录的村庄,在现有村庄规划基础上,按照总体规划进行补充实施,同时,加快村庄建设规划审批,做到村村有规划,建设有依据。

以“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的思路,对村庄产业和生活环境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多形态、多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以规划为依据,加强资金整合,通过合作开发、结对共建、捐资捐助等方式,合理引进社会资本,形成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创新发展求突破

市政协委员 王玉珏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复杂的庞大工程,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很多问题相互交织、互有关联。需要强化统筹思维、系统观念,整体推进,把乡村从过去的被动提供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的状态,转变为主动成为社会经济有机组成部分、一个能动的力量。

强化亮点打造,充分挖掘利用好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环境优势,注重植入绿色、生态、田园、乡愁、文化等元素,统筹推进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特色上求突破;坚持问题导向,把尊重群众意愿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宣传发动,强化政策引导,把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交给群众,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效整合资源,在确保投入上求突破;健全长效机制,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得以巩固、不断提升。

突出地域特色 彰显乡村本色

市政协委员 岳红丽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盲目跟风,要结合地域特色,根据地形地貌,依托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有风貌更有韵味、有颜值更有气质、有项目更有收益,要有令人惊艳的形象美,还需要通过内涵建设来体现内在美,在拉动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打造有灵魂的美丽乡村。

建议加强乡村内部环境的整体提升,完善道路网络,提升改造饮水供水管网,强化庭院整治。构建乡村文化保护体系,发挥政府引导职能,拓宽保护资金筹集渠道。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深挖本土优势资源,突出特色农业,建设美丽田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技术指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农业真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从事农业生产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全方位打造黄河古都旅游带

市政协委员 李伟

就进一步推进我市以沿郑少高速、巩登高速、沿黄旅游通道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重点,全方位打造黄河古都旅游带,建议做好顶层设计,高起点定位黄河古都旅游带建设,发挥黄河流域五大古都文化聚集效应;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多领域的联动机制,共同打造统一的黄河古都旅游品牌,高效推进旅游带建设;深入研究,重点突出河洛文化、姓氏文化等,确定黄河古都的旅游目的定位;注重黄河文化遗产活化,通过高科技手段动态呈现黄河文化遗产、适度实景再现、舞台化展演黄河文化遗产等方式,实现黄河文化遗产共享;深挖黄河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阐释好其当代价值,设计文旅产品体系。

专家声音

规划引导分类推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 李虎

规划引导分类推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是乡村发展的基本遵循。

乡村与城市最显著的区别是人均占有自然资源量不同,城市更显示高密度高效率的人工环境,乡村更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半自然风光,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更要注意保留乡村生长的肌理。

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寻求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地方文化特征的规划设计方法。乡村建设应以发展生产为基础、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为目标,因时因地,建立与资源禀赋、功能特色相一致的差别化规划思路。避免“乡村景观城市化”,同时,还要充分挖掘村庄的内涵与特色,保护乡村的风貌特色与环境资源。实施差异化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群众路线,找准自身优势,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奋斗,一定能实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郑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高质量推进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规划所所长 彭峰

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规划引领和系统治理,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

坚持“五位一体”协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即生态宜居是关键,治理有效是基础,乡风文明是保障,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活富裕是根本。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建设农业现代化和一二三产融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注重乡土文化、非遗文化及文化人才的挖掘和培育;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首先要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污水问题;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加强基层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法治和德治,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同时,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两个规划,切实解决好人、地、钱的问题。

发展民宿产业 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郝堂村青年创业合作社理事长 胡涛

随着各地美丽乡村如火如荼建设,依托美丽山水发展的乡村民宿产业得到大力推广。

关于发展民宿产业,建议找准定位,做好市场调研,把运营前置,从运营来倒推民宿的规划设计,不仅包括空间布局,更主要的是产品的业态规划,有效避免后期的各种不合理布局以及资源浪费。在设计上,一方面要尊重当地历史人文,充分体现本地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讲究“原汁原味”,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把时尚元素融入进来,增加乡村民宿的吸引力。同时,引导村民通过走出去学习,提升乡村未来的活力。

真诚回应

建设美丽乡村 激活美丽经济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用两年时间,重点建成50个以上精品村、300个左右示范村、打造3至5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

更优品质打造乡村环境。注重提升布局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硬件之美,走差异化、错位化、多元化建设路子,因地制宜培育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更宽视野发展富民产业。始终坚持“产业为先”,坚持“颜值和产值”一起抓,打开“两山”转化的新通道。坚定不移走好产村融合发展路子,大力引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更高标准加快项目建设。全方位做好各类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和资金拨付,圆满完成全年建设目标。

更深层次推进集成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加快土地流转,推进乡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加大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力度,持续激发农村活力。

更高水平实现乡村善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公共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让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成为实现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推进都市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我市乡村旅游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目标,强化规划引领,丰富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发展都市型乡村旅游,打造特色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推进全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的工作任务是打造沿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带,打造环嵩山乡村旅游度假区,打造田园风情乡村旅游休闲区,培育打造 A 级旅游景区村庄,打造郑州市乡村旅游知名品牌和精品线路,完善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我市将建立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的乡村旅游协调机制,合力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建立乡村旅游工作台账,制订发展目标与计划;制定郑州市乡村旅游人才引进及培育计划,建设乡村旅游新型智库。

科学规划为指引 探索村庄高品质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村庄规划为抓手,在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区域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着力促进乡村地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下一步,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做好村庄规划工作,为各项建设活动提供纲领性引导和基础保障。依托省厅“百镇千村规划”和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重点谋划、加快推进大隗镇等试点镇和黄岗庙等村庄规划工作;优先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沿黄旅游带、环嵩山旅游带和沿绕城高速的重点村实现村庄规划编制覆盖;充分总结试点村、“精品村”、“示范村”的经验教训,推进全域村庄规划全覆盖。

扎实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作

郑州市林业局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市林业局坚持以森林乡村建设为载体,以加强规划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林业生态支撑。

乡村绿化美化是森林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任务乡村的对象选定、工作推动时,建议主管部门加强工作协调,使美丽乡村建设多与森林乡村建设相衔接,森林乡村建设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与保障,让美丽乡村建设引领森林乡村建设健康发展,森林乡村建设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推动力。

此外,建议将森林乡村建设纳入年度财政专项预算,实施稳定的奖补政策,为完成森林乡村建设任务提供资金支持。

多措并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突出重点,高标准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在我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试点工作;把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工作的一件大事,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指导全市各县区提高村庄建设项目审批实效,建立全市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1+N政策体系,助力我市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立足财政职能 全力保障美丽乡村建设

郑州市财政局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美丽乡村建设重大决策,立足财政职能,积极履行职责,总结试点经验,理顺市县支出责任,强化资金统筹,在资金分配方面,会同市农委,按照巩固提升村、持续推进村和开工新建村三种不同的建设类型,分档安排资金,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同时,会同市农委,制定《郑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从建设内容、标准、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明确,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全力支持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下一步,市财政将会同市农委,运用好现有政策,制定更加具体有效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职责清晰的责任体系,坚决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的要求和决策部署。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郑州市交通运输局

我市要抢抓历史机遇,在“十四五”期间将农村公路工作布好局、起好步,进一步深化“路长制”管理制度,争取2023年初步形成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和以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通过市、县、乡、村四级共同努力,构建农村公路工作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以不断提升农村公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十四五”期间农村公路发展新动力为支撑点,按照“夯实公路基础、美化路域环境、展示公路形象、提升服务水平”工作思路,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

结合乡村产业、园区、旅游发展趋势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提升改造,不断推进平安路建设。

推进农村城乡供水一体化

郑州市水利局

按照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最新政策,我市要加快完成市、县农村供水保障“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和批复。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支持,同时,参照省级财政支持政策的要求,出台市级支持政策,按投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实行资金扶持或奖补;按照郑州市乡村建设行动工作部署的要求,早日印发《郑州市农村供水保障行动方案》,成立高规格市级农村供水“四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督导、指导和动态跟踪检查,及时推进和掌握组织实施情况;制定郑州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将县域城乡供水“四化”作为乡村振兴、“中州杯”(省优质工程)、“四水同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考核,确保效益。

本报记者 赵文静 整理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