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官方带娃 有料又有效
让红色“养分” 滋养学生成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官方带娃 有料又有效
——经开区品牌课后服务助力“双减”
经开区外国语第二小学学生午休后整理床铺
六一小学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时间参与拓展游戏
瑞锦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老师进行作业辅导
经开区实验中学的人工智能课

本报记者 李 杨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减轻人民群众教育负担的民心工程。

“双减”工作目标提出后,我市坚持“一区一案,一校一策”,分区域探索特色化“官方带娃”模式,积极打造多样化课程,尝试“学后托管+个性服务”“常规辅导+个性课程”等多种形式,实现了课后服务的模式创新和特色化建设,也让课后服务更加暖心、令人放心。

根据市教育局提出的“将课后服务工作与‘双减’工作相结合,与‘五项管理’相结合,利用课后服务加强作业辅导,开展阅读活动”的“双结合”课后服务提升路径,经开区扎实开展课后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2021年河南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官方带娃更育娃”已然成为经开区课后服务的品牌。

餐间餐后皆课程

餐间课程、餐后课程、睡眠课程、阳光体育课程、特色校本课程……经开区在2019年启动“午餐+延时”的“官方带娃”模式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快实现课后服务“双延时、双结合、一提高”,在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的同时,致力于探索推进课后服务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一校一策”开发多元延时课程,不断推动课后服务向课后教育延伸,使课后服务课程化。

中午11时50分,记者来到经开区外国语第二小学门前,只见三三两两的学生走出校门。该校校长郭小宾告诉记者,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在校就餐,就连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们也是如此。

走进学校餐厅,一年级学生已经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自己的餐桌前,沿着既定的闭环路线有序取餐。每个班都有两位“配餐员”,由学生轮流担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餐前一首诗”环节过后,同学们集体鼓掌,对今天为大家服务的“配餐员”表示感谢,然后开始享用美味的午餐。别看都是一年级的“小豆豆”,可他们有规有矩安静就餐的模样一点也不像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

“刚入学不到一个月,孩子们的进步非常明显。”据郭小宾介绍,该校专门开设了午餐课程,包括安全教育、就餐礼仪教育、劳动教育等各方面,就连如何把餐盘端平这种小细节都由老师手把手教给学生。学校还会对就餐卫生和纪律进行评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午餐过后,同学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做“餐后操”,这也是大家非常喜欢的环节。

午休时间到了,舒缓的午睡音乐响起,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进入男生、女生午休室,找到自己的床铺,在老师的组织下统一脱鞋上床,盖好被子,校园进入静校时段。

在安静的午休室内,老师轻声读着故事,同学们身心渐渐放松,不久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40分钟后,同学们跟随音乐起床整理内务,把被子叠好放在统一的位置,并认真将床铺收拾平整。据介绍,每个午休室还会评选出内务小达人。

美好睡眠成佳话

“躺在床上午休真舒服!”睡醒起来的孩子们开心地说。不少老师反映,经过午休后,孩子们下午上课的效果显著提升。

学生睡眠质量不是小事,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经开区教文体局成立了“经开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监督小组”,在全区推行“躺睡”。在教文体局的倡导下,各校经过校内研究和召开家委会,制定本校午休实施细则。各校利用空余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多功能室、室内体育馆等场所,测算空间,合理布局,男女生分开安排“躺睡”,由当日值班教师负责管理学生午休。

“学生睡眠质量必须引起重视,家校合作,才能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郭小宾告诉记者,学校几次发布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并针对问卷情况发出“我的时间我做主 我的睡眠我负责”倡议,开展“21天养成睡眠好习惯”活动,引导家庭加强学生睡眠管理。学校制定了《学生午休改革方案》《学生午休细则》,对学生午休的场所选择、流程、安全防疫、环境创设、组织管理等工作进行细化,并将午休作为课程引入。

据了解,目前,经开区半数以上学校实现了午休“躺睡”,多措并举成就学生美好睡眠,受到家长一致好评。

素养提升新阵地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经开区及时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调整课后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形成了“1+1+X”的课后服务新模式。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个“1”是一个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课,每天让孩子们坚持运动一个小时,这是经开区长期坚持的一个特色;第二个“1”是全区统一性的课后服务项目——作业辅导及阅读,基本实现小学低年级的作业在校完成,小学高年级的作业在学校完成大部分;“X”是“一校一策”,根据各校师资储备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继续开展兴趣社团性质的课后延时服务活动,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经开区课程化的课后服务不仅满足了家长看管学生的基本需求,还成了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的第二阵地。

在特色课程开发中,各学校充分发挥师资、管理、资源等优势,围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主动引入,开发了个性化学生作业课程、自主阅读课程、艺术课程、科普课程、娱乐游戏课程、拓展训练课程以及其他各类兴趣社团课程等诸多特色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经开区瑞锦小学,有体育类、艺术类、创客类、语言类等四大类近20个服务社团供学生选择。课后服务时间,学生走出自己的班级,打破年级界限,实现“走读式”参与。篮球、足球、网球等体育社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泥塑、剪纸、书法、武术等传统文化社团,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戏曲团、民乐、葫芦丝等艺术类社团,培养学生艺术特长,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编程、创客等社团更是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让孩子在学校就能拥有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学习机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经历,经开区实验中学也充分挖掘校内外有效资源,提供艺体、创客等指向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的高品质社团课程和校本课程。射箭、击剑、管乐、人工智能、航模、建模、木版年画、动漫设计、摄影等课程的开设,大大充实了延时服务的内容。与此同时,该校还以电影作为载体,融合多学科开设电影统整课程,利用声光电这样一种综合光影艺术,让学生体悟人生、提升审美。这些校本和社团课程的开设,不仅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得到家长的极大认可和支持。

除此之外,学校还开放教室为学生提供夜间自习场所,老师们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提供自习服务,既满足了学生在校自习的需要,又提升了自习的品质,解决了部分家长的困扰,课外辅导的负担也随之大大减轻。

阳光体育展风采

校园中最美的风景,莫过于孩子们在阳光下尽情奔跑的身影。

为了提升学生体质,经开区创造性地提出“每天一次活动课 确保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体系,并已成为区域体育的特色品牌。

“阳光体育运动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我们学校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经开区六一小学校长褚玉红介绍,学校确立“阳光六一,强健身体;运动童年,快乐有你”的阳光活动课主题,突出“阳光、健体、运动、快乐”四大关键词,站在课程高度对阳光体育活动课进行规划和设计。

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六一小学的学生迎来最快乐的阳光体育运动时间。他们排着队伍来到操场,经过肢体打击操的热身之后,在音乐的律动中开始了“乐动六一健身操”的展示。“虽然是同一首音乐,但男生女生的动作不一样。男生做搏击操,彰显力量与阳刚;女生跳啦啦操,彰显活力与优美。”褚玉红告诉记者,这就是学校自己创编的特色“两操”,彰显了学校男女生课程理念。

随后的社团活动环节,让校园更加沸腾起来。“翻山越岭”“车轮滚滚”“打地鼠”等24个社团,针对一、二年级年龄特点开设集游戏、体能训练、体育锻炼、养成教育于一体的游戏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闯关,活动中,老师针对技能和习惯进行多元评价。三到六年级分层设置三级社团活动,共计开设8个专业体育社团、32个趣味体育社团。轮滑、击剑、足球、乒乓球等体育专业社团由特聘的专业教练带领活动;篮球、啦啦操、田径、毽球等体育特色社团由学校体育教师带领活动;同心鼓、花样跳绳、羽毛球、巨人脚步、沙包掷准等趣味体育兴趣社团则由年级教师带领活动。

“近年来,我们学生的体测数据每年稳步提升,合格率高于郑州平均水平,学校也被评为河南省‘最美大课间’一等奖、郑州市‘最美大课间’特等奖,还承办了河南省、全国阳光体育活动课展示活动。”褚玉红表示,阳光体育活动课不仅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也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双减”工作,“减”的是学生的额外负担,“增”的是学生的整体素质;“减”的是学生的作业负担,“增”的是老师的专业本领;“减”的是家长的教育焦虑,“增”的是全社会的幸福指数。随着“双减”和课后服务工作走深走实,郑州教育一定会在“减法”中愈加美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