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寒潮后煤炭生产快速恢复
“双11”见证百姓消费升级
增加人力投入 应对物流高峰
畅通无阻
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 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聚居区
产教融合育桃李 校企合作创未来
党史宣讲进社区 红色故事入人心
代表委员接待日 倾听民声解民忧
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项目全流程“多测合一”
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经开区:
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 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聚居区

本报讯(记者 王译博)从1993年河南省郑州东南部的沙荒之地,到如今的工厂林立、大道通衢、宜居宜业;从最初的12.49平方公里发展到158.7平方公里,成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先进制造业的主阵地和对外开放的新窗口,近年来,随着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经开区已逐渐成为郑州市主要的城市聚居区。

建立之初,经开区就秉承产城融合理念,协同推进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和城市功能建设。在产城融合过程中,经开区严格落实《郑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转变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城融合,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管控,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助推辖区绿色高质量发展。2016年11月,经开区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经开区段位于郑州段上游,是水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区结合郑州市“三线一单”成果,对优先保护单元的产业布局、土地性质、基础设施等进行调整,将保护区内地块调整为生态绿地,拆除了现有与供水无关的建筑物,促进经开区在水源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在园区规划环评编制过程中,经开区充分考虑区域开发建设可能的不利影响,结合管控单元空间布局约束要求,将优先保护单元外南水北调经开区段北侧偏东1.3公里处拟规划的汽车小镇调整为生态绿地,有效保障了区域生态红线,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质量、饮用水源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经开区划定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已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四大类型管制分区,确定了经开区在现有的主导产业基础上打造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为促进经开区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真正实现了产城协调发展。

据郑州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分局负责人介绍,为切实做到精细化管理,经开区编制了《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求企业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做好环境风险隐患自查自纠;开展工业企业深度提标治理,积极推进区域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等涉气行业开展深度治理和提标改造,巩固现有锅炉低氮改造成果;开展辖区内VOCs源解析,逐步建立分行业、分源头的精细化涉挥发性有机物物质清单,严格辖区内涉VOCs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目前,上汽集团已根据郑州市“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改善现有产污环节、提升废气治理水平,企业VOCs总量削减165.14t/a,切实提升了清洁生产水平,实现了污染物削减。

截至11月9日,经开区PM10累计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与2020年同期相比,降低10微克/立方米;PM2.5累计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NO2累计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4微克/立方米。

如今的经开区,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布局合理、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强、三产融合、生态文明彰显的智能型生态新城,并将持续以“三线一单”管控目标为引领,严格落实辖区不同单元的管控要求,紧密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实现减污降碳,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聚居区,为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贡献“经开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