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入挖掘郑州文化资源 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市政协协商座谈
深入挖掘郑州文化资源 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市政协日前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省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深入挖掘郑州文化资源 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进行专题协商议政。

热情建言

打造郑州文旅融合发展新名片

省政协委员 张国晓

文化是郑州巨大的优势,郑州旅游业要想实现弯道超车,挖掘好文化资源宝库、打造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是第一要义。创新话语方式,使我市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动起来、活起来进而为文旅融合发展赋能已成当务之急。

禅宗文化才是少林寺的根和魂,更是推动郑州文旅融合、实现文旅业跨越发展的首要抓手。要擦亮禅宗祖庭金字招牌,挖掘少林寺的精神价值,建议对少林寺进行扩建,打造与禅宗祖庭地位相匹配的世界级禅修度假区,把登封打造成为禅宗文化圣地,打造禅宗文化IP形象,通过文创、动漫、游戏、影视等多种手段,面向全球讲好禅宗故事,提升少林寺的文化软实力、精神感召力,让少林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同时,推动黄河文化月提档升级,新增黄河文化博览会板块,并将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并入黄博会,让黄河流域九省区齐聚郑州,集中展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成就。普及应用好黄河标志和吉祥物,通过多种创新手段唤醒和激活黄河文化基因宝库。

用城市公共艺术扮靓郑州

市政协委员 周玲娣

城市公共艺术,一般指设立于公共空间中的一切艺术形式,既有绘画、壁画、雕塑、景观等空间艺术,还包括时间性的艺术活动、艺术行为。举办中国郑州(国际)城市公共艺术节,用强调地域概念、具有现代感的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组成的城市公共艺术扮靓郑州,可以助力郑州塑造富有现代性、艺术性、地域性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公共艺术节以郑州整座城市物理的公共空间为舞台,以郑州市的地域性文化为主题,每年在郑州举办一系列富有现代性、艺术性、地域性多种形式,以现代艺术和现代诠释传统艺术为基础的时间性文化(艺术)行为和空间艺术活动。

公共艺术节可以在郑州市全域范围选择地域文化特点鲜明的点(广场、公园、街头等)、线(特色文化街区等)、面(艺术村等)等公共空间,分类实施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组成的城市公共艺术。公共艺术节的组织应注重“政府主导、专家评价、专业引领、公众参与”,保证艺术活力与品质提升。

建设中原文化大数据体系

市政协委员 宋杰

数字科技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需,其在文旅融合项目中的运用以及促进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原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建设,能将文化和相关产业带上大数据的新赛道,可以大力拉动文化生产与消费,促进河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原文化资源的数据化进程,进而实现文化传承和发扬,而且有利于形成新的产业生态,打造新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激活文化资产,创造文化价值。

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抓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提升文化装备水平,加强文化产业数据中心、云平台等“云、网、端”通用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文化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平台、互联网创业和交易平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鼓励建设创新与创业、孵化与投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文化“双创”服务平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创作生产更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

打造网红旅游目的地

企业家代表 安然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交互式移动端App花样翻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打卡”,并形成一股浪潮。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多样化和需求,通过社交媒体被呈现,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度;企业得到了打开新兴消费群体的“财富密码”;及至城市,通过“网红店”“网红景点”等实现自身形象一定程度上的再更新。

“网红城市”概念背后是地方城市形象营销的觉醒,通过对城市内旅游、交通、文化等各类资源的系统整合,能够有效梳理城市品牌,借助互联网传播的支点,将更多的社会资源纳入城市发展的规划当中。

把郑州打造成网红旅游目的地,需要注意的是,“网红城市”项目设计要与城市文化定位相吻合,便利游客打卡的创意设计要轻巧,网红地标选择要避免同质化。同时,“网红城市”打造需要整体配套服务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公共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应急能力、创新管理方式。

塑造郑州国际大IP

企业家代表 张明灿

城市的人文气质取决于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主题定位,郑州是拥有众多世界级文化资源的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嵩山世界地质公园、黄河、轩辕黄帝、大禹、少林功夫……都是极具国际文化竞争力品牌,挖掘创新这些文化资源可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经济财富。

郑州可对标成都、西安、杭州等城市,围绕“一山一河一祖一功夫”文化资源,举全市之力打造“天地之中 功夫之源”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成立郑州市文旅投资集团,市场化运营郑州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项目,以郑州市文旅投资集团为核心,围绕黄河、嵩山、功夫、黄帝、大禹等文化品牌,组建各个股份化运营分公司,实现真正意义上现代文旅企业发展集团。

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

企业家代表 李翔

郑州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建议由市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一个由多方专业精英组成,长期深入挖掘郑州文化资源、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常设机构,做到统一部署,分工协作,齐头共进;整合有效资源运营,减少财政开支,形成良性“造血”循环功能,然后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高效复合型平台,释放叠加效应;加快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规划产业链条,还要对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及时加强关注、引导,不断更新监管理念。

加快动漫产业发展

企业家代表 宋思源

郑州作为中华文明、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具有抢占国内动漫产业发展第一梯队的文化资源优势。要准确研判发展形势、切实担负文化使命,加快动漫产业发展,为郑州市的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新动能。

关于充分利用城市优势资源,促进郑州动漫产业全方位发展,建议加快动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优秀动漫人才,鼓励艺术家、作家加入动漫影视行业,形成产业的“蝴蝶效应”;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创新商业模式,建立大IP资源库,打通各文化领域的壁垒,建立IP合作共荣圈;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文创影视产业投资等方式打通融资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打造创业创新平台,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推动动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构建动漫全产业链,用“动漫+”促进产业融合,让文化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打造文旅融合龙头品牌

企业家代表 张真宇

郑州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引领,增强文化辐射力。

以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及其创业团队为主人公的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第一部《六部合》,在中央、省相关文化产业政策以及“郑州市动漫精品工程”政策资金的扶持下精彩出炉,爆出热点,充分发挥了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目前,第二部《炎黄合》已完成脚本创作,第三部《天下合》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希望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以《黄帝史诗》为抓手,通过项目母体的动漫发酵,通过黄帝故里景区、黄帝千古情景区和主题公园的打造,以“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市场”为战略核心,助推郑州动漫产业以及文旅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形成拉动郑州文旅融合发展的龙头品牌。

搭建文旅发展平台

企业家代表 李杰石

在郑州要着力构建“两带一心”文旅发展的格局下,紧扣建设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黄金文化旅游廊道的工作要求,构建和完善现代旅游文化配套基础,成为必不可少的旅游要素,文化服务、旅游服务、商业服务、娱乐服务等第三产业服务也必然要跟随文化旅游大发展进入到新的发展赛道上。

郑州应加快建设全域旅游产业发展闭环,发挥旅游环线区域带动作用,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功能;鼓励旅游购物规模化发展,加强旅游商业消费体验,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层次,打通政府文化宣传渠道、旅行社活动宣传渠道、商家销售渠道,全力做好产业链的上下配合工作,打造完整的旅游商品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游客集散中心集散功能,通过交通线路与景点之间的打通,促使大量游客停歇逗留,进而带来经济效益;搭建文旅发展平台,打造文旅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使游客能够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

促进功夫文化发展

企业家代表 梁兴

围绕促进功夫文化发展,建议聚焦其核心文化内涵,提炼代表元素,打造一个具有品牌记忆点的功夫IP代言人,用时尚有趣的动漫语言传播文化;营造本土功夫文化消费氛围,从参观、体验、感受等主观意识层面,为大众营造浓厚的功夫文化感;将功夫文化纳入教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研发推广易于练习的功夫课程,增强本土文化自信,形成广泛的功夫文化土壤;针对功夫主题进行系列策划创意,以用户思维为导向,以满足游客需求为目的,开发系列具有创新性、高颜值、好品质、强文化、可分享特点的文创产品。

在打造功夫IP和文创产品的基础上,可参照“城市书房”的模式,在城市设立功夫主题柜、专卖店、形象店等,让功夫文化和产品能够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大众能够轻松便捷地触达和体验功夫文化。

专家声音

建设中原文化高地

郑州大学教授 任瀚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多维度、多层面、多领域、多阶段地加以推进。

郑州应以文化“双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切入点,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出发点,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效评价为关键点,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推进机制为目标点,以文旅创新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归宿点。

中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是推动郑州文旅融合发展的首要条件。应针对不同文化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融合方式相结合,将中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的各个环节,创新产品的形式,丰富游客体验中原文化的趣味性,同时,打破界域,实现资源的共创、共享,打造中原文化品牌。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是推动郑州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合理利用技术,真实反映和表现中原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体验的同时,根据量化的市场数据来分析游客的市场需求,基于游客的需求,借助高科技,开发新的文旅产品,增加游客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感。在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还应进一步创新景区的管理机制。多产业融合是郑州文旅融合的深化发展。要扩宽旅游市场的营销渠道和影响方式,吸引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加旅游量,延伸产业链。

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河南大学教授 张野

郑州这座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直接决定了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现阶段郑州文化旅游发展的方针可以总结为16个字,即“优化空间、打好基础、全面融合、重点突破”。

文化旅游发展要全面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紧密对接“东强、西美、南动、北静、中优、外联”的战略布局,以建立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为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建议加强郑州西部片区的生态综合整治,重点支持巩义、登封、新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据国家旅游风景道标准,加快对沿黄快速通道进行改造提升,高标准规划建设黄河生态文化带和古荥大运河文化区;推进特色文化街区、文化创意园区和博物馆建设;依托郑汴港黄金区设置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区;搭建以航空港区为核心的对外文化旅游交流平台;构建“边旅边游”的目的地漫游交通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全面理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以高端智库建设为载体加快人才团队培养。

打造后工业城市博物馆

郑州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 宋朝丽

郑州可以打造时尚的、前卫的后工业城市博物馆,重点体现工业时代以来人民市井生活的时代变迁。比如,在郑州规划建设一批工业主题、交通主题的后现代主义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科技馆。对现存工业遗址进行资源梳理和业态重组,打造更多像二砂、芝麻街这样的文化创意园区,形成工业遗产艺术长廊。打造“文和友”式郑州城市记忆博物馆,形成美食+文创+演艺的郑州文化记忆综合体验地。

同时,打通大遗址、博物馆文物、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之间的资源壁垒,打造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探索文化遗址、文物和考古资源保护利用新模式。尽快成立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探索省市县共同出资设立文化旅游财政专项资金、文化旅游开发投资基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等,统筹用于市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打通产学研壁垒,充分利用高校研究力量,鼓励文化旅游主管部门与高校联合成立实验室、高端智库,与省外优质智库机构联合在河南开设分支机构,成立文旅文创孵化基地,吸引国内外优秀艺术家、设计师、工艺大师入驻。

真诚回应

在“十四五”文旅强市新征程中奋勇争先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文旅强”已成为“两化五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全市文广旅游系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立足郑州历史文化资源在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中的价值地位,依托黄河、嵩山自然山水资源和河洛、古都、根亲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构建“两带一心”文化旅游格局,统筹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城等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增强“山·河·祖·国”四大文化核心吸引物传播力、影响力,全面构建和完善“七大工作体系”,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用心用力用情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郑州故事,为加快“两化五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围绕省委“国家队、国际化”“成高峰、出重彩”要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和市委“两化五强”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下一步,将深入挖掘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推进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强市转变,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黄河流域国际旅游门户、世界华人寻根拜祖圣地,建设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文化软实力支撑。

本报记者 赵文静 整理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