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破立”并举 科学“加减”
创新载体 讲好红色教育“必修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破立”并举 科学“加减”
惠济区协同联动推进“双减”落地见效
惠济区艺术小学“缘艺”舞蹈社团日常训练
香山小学学生采取抽盲盒的方式选择作业
郑州市第七十九中学学生获得校徽升级

本报记者 李 杨

“双减”在行动

落实“双减”,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关键是让回归校园的孩子们在学校学足学好,根本之策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双减”政策出台,从一个支点擘画了学校教育生态转型的大势。惠济区一所所学校在“破”与“立”之间寻找育人之道,从点、线、面勾勒着教育变革的新生态。

A

作业建设树立新观念

为进一步提升作业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惠济区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拟定《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小学语文等11个学科的实施细则及作业管理督导清单,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八要六不”作业管理清单》,引导学校借助作业“小切口”,改变教育教学“大生态”。各校成立作业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作业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投身于中小学作业的实践与研究之中。

东风路小学建立学科作业规划机制,完善作业内容、教师试做、班主任统筹等管理制度,并设计个性化作业日志,包含作业收取情况、典型错例、优秀作业名单、需辅导作业名单等,规范作业布置和批改;区实验小学建立节假日作业提醒、各科作业调控机制,严格落实作业公示制度,严控作业总量;郑州四中实验学校实行作业会商制,建立教导处牵头、年级长协调、班主任负责、各科教师会商的工作机制,通过日教研,平衡各班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科教师试做作业的时长,对作业量做出调整;江山路第一小学在黑板上开辟作业专栏,由各科教师书写每天作业内容及时长,班主任协调增减;惠济一中依托“双基地双导师”项目,通过“专家—核心团队—全体教师”的工作推进路径以及“达成共识—合作编制—汇总分层—筛选优化”的作业开发流程,共同设计《一中学案》,从内容构成、题量控制、试题选择、格式要求、编订流程、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组编。

在香山小学,每周四都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是学校的“无作业日”,学生可以不带书包回家。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老师也会先做题,感受作业量,同时筛选出优质题型,根据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为了精简作业,打好基础,该校各学科教师还集思广益自主设计了《香山作业本》,将基础知识、重难点梳理成本,由学校统一印制发给学生,可谓“一本在手,基础无忧”。

为了改变学生对待作业的排斥态度,该校还邀请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老师把学生们自己设计的作业装在一个抽奖箱里,每天布置什么作业,由学生代表现场“抽盲盒”来决定。学生乐在其中,对待作业的态度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积极完成。

作业研究的目标是减负不减质,增类不增压。为加快作业建设进程,惠济区成立“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国家级成果推广应用团队,制定项目研究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个实验学科,坚持开展学科作业研究,引领、指导区域作业设计质量。各中小学从作业形式、作业类型、作业量等方面制定相关评价标准,组织作业设计分享交流会、举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推广应用活动”培训会等研讨活动,指导各学科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基于学生差异的分层研究、基于学科素养的单元统整、基于年龄特点的实践创新、基于乐享生活的亲子陪伴,各校在不断的探索中,努力让作业设计更加丰富和多元。

若想作业建设长期有效开展下去,课题研究是必经之路。惠济区教研室对全区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教师加强作业研究意识,全区数十项课题参与市级立项,并获成果奖。金洼小学教师黄景洒《关注课外作业,突显育人价值》的研究报告获全国特等奖,并在第七届全国数据驱动教学改进专题研讨会上进行成果交流。

B

课后服务开辟新天地

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惠济区课后服务工作已经探索了一年多的时间,如今的课后服务不仅仅是看护照顾,已经成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机遇和重要途径。

在整体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的进程中,该区始终围绕“群众需求”中心,不仅让有需要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后服务,更要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求。东风路小学、迎宾路小学、区实验小学、锦艺实验小学等学校在制定课后服务工作方案之前、试行中期、学期工作结束都发放了家长问卷,了解家长对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管理过程的诉求及改进建议,以此来提高工作实效。

课后服务质量如何,关键看服务内容的安排设计。在优化服务内容方面,惠济区各个学校因校制宜,秉承“多元”原则,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活动。各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科学安排,将每天120分钟的服务时间合理划分,时段总量不一,时间长短不一,切实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为学生真诚服务。各校充分发挥学校场地条件和管理服务的优势,以提供课后托管服务为基本内容,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基础,逐渐形成“常规+运动+特色”的内容模式。

大河路中心小学将课后服务课程纳入学校“创彩+”课程体系,建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机融合、拓展延伸的课程模块,让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享受幸福、健康成长;区实验小学纪元校区建立“T+1+X”课后服务课程模式,“T”为趣味体育,“1”为进行学习习惯培养和答疑解惑的基础托管课程,“X”为覆盖体育、艺术、科学、人文四大领域的特色课程;兴隆铺小学结合新建学校只有一年级的实际情况,每天开设不同的体验课程,截至目前,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20多个不同的社团课程。

为丰富学生课后服务活动内容,惠济区艺术小学自主开发了“书法练习”“唐诗吟诵”“语文绘本”“数学绘本”“劳动教育”等校本课程,从动脑、动口、动手多方面培养小学生学、思、行能力。在唐诗吟诵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手势+舞蹈,配以古诗,边诵边舞,既加深了记忆又锻炼了身体,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学校还根据学生年龄分时段开展精品社团活动,分为艺术、体育、科技三大类,其中,包括书法、美术、合唱、舞蹈、体育、创客等项目。作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该校“快乐足球”社团聘请了国家一级裁判、2019年亚足联C级教练员杨羽豪为足球教练,制定了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在活动中,孩子们掌握了带球、运球、射门等多种足球基本技能,增强了身体素质,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社团也先后获得郑州市“市长杯”足球赛小学女子甲组第二名、郑州市“班级冠军杯”足球赛一等奖、郑州市“体彩杯”足球赛二等奖等亮眼成绩。

C

提质增效寻找新路径

“双减”工作的核心在校内,校内提质的核心在课内。“双减”落地的关键在于解决好课堂教学问题,课堂教学优质,学生才会卓越。“双减”背景下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已经成为核心。

惠济区专门成立了组建课程、课堂、评价、科研和作业建设五个团队,设计并运行“三级联动,一月一型,螺旋推进”的教研机制。区级层面负责整体顶层设计、实施推进,各学段制定课堂变革学段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一段一案”,指导各学科开展课堂变革活动。中心校和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本单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校一案”。

在持续的实践过程中,惠济一中的深度课堂研究、郑州四中实验学校的“目标引领、生态课堂”、郑州六十中的“切片教学”、惠济外国语的“思悟课堂”、东风路小学的“信本”课堂、惠济区艺术小学的和雅课堂、兴隆铺小学的“分享课堂”、花园口小学的“和谐灵动”课堂都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央,建立了科学高效的课堂形态。

“双减”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业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的作用?郑州市第七十九中学“美善”少年评价体系应运而生。该校以“四徽两卡一勋章”为评价载体,通过树立多层次、多维度的榜样形象,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反思自己、超越自己。

“四徽”,是学校设计的“展翅高飞、争做王者”校徽。它有四个层级,以不同的颜色区分,依次为:向上少年、向前少年、向美少年和向善少年,每位学生的校徽在达到条件后可以逐步升级。“两卡”是“美善班卡与美善校卡”。班卡关注过程,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依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自主发放;校卡侧重结果,由学校依据组织的各项活动成绩发放。校卡加班卡的形式,实现了“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强化了对学生成长过程的正向引导。“一勋章”是“美善勋章”。在每年的毕业典礼上,对已经获得黄金校徽的九年级学生,结合中招考试成绩,学校会授予一部分同学美善勋章。美善勋章作为学校授予的最高荣誉,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力争先,同时鼓舞更多的七、八年级学生见贤思齐,争做美善少年。美善少年评价体系通过卡、徽、章的发放、升级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此外,该校还依据美善少年评价体系,陆续开展了美善班级、美善讲坛、美善校园拍、美善少年秀、美善家长说和美善大讲堂等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