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秦华 通讯员 刘天智 訾利利 文/图 有的人还年纪轻轻,却总觉得人生苦多,日常将“躺平”挂在嘴边;有的人已垂垂老矣,却仍努力“吟坛学步放歌喉”,学习不止,笔耕不辍,用诗词歌赋记录时代。 在郑州,就有这样一群老人,用诗词传统的表达形式,记录着当下社会的发展和现实,记录着人间的真善美——他们便是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的“诗词老人”们。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业绩卓著,受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表彰,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这在全国诗词团体中并不多见。 文以载道 弘扬诗词文化不遗余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创作《龟虽寿》时,已近暮年,然而雄心壮志不减当年。而这也是会员们的写照。这群年龄最大的106岁、年轻的也已耳顺之年的“诗词老人”,正努力展现着新时代有追求、有作为文化老人的风采与荣光。 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成立于1991年,现有会员近2000人,后与郑州诗词学会合并,简称诗词“两会”,会员主要由省市党政机关、当地驻军部队、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教师等诗词爱好者组成。 诗人们虽已是夕阳红,但仍有朝阳志。郑州诗词“两会”自成立以来,积极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弘扬中华传统诗词文化方面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他们勤奋创作,用诗词抒发情感,用文字浇灌理想,创作了一大批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作品; 他们积极适应新时代,建设便捷高效的诗词网络信息平台,会员们纷纷在微信平台上发表新作,加快了传统诗词创作的提升发展; 他们不遗余力传承、发扬和普及诗词文化,通过发展“小诗人”入会、编辑诗词教材、组织诗词采风、诗词辅导进社区等活动,让诗词文化在更广泛的人群中、更大的舞台上绽放新光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谈及今后的计划,郑州诗词“两会”负责人表示,全体会员将继续扛起弘扬传统、普及经典、创新发展的重任,结合郑州实际,努力开创诗词工作服务党和政府大局的新境界,形成诗词人才队伍新结构。 歌以咏志 赞歌献给功勋与英雄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诗以言情。近两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大暴雨,“诗词老人”以笔为犁,书写和选编了大量记录抗疫以及抗洪救灾的诗歌作品,记录时代强音。 “疫漫江城引病魔,九州协力战危疴。东风始见梅花骨,细雨犹闻壮士歌。信有春阳临武汉,重教大爱护山河。旌旗猎猎摇三镇,誓送瘟神入逝波。”去年春节,疫情突袭全国,姚待献写就了这首《依韵毛泽东〈送瘟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首抗击疫情主题诗词随即引发了诗人们的创作热情,短短一二十天时间,就有上千首诗词从省内外传来,他们将这些作品汇集梳理,数易其稿编辑成《赞歌献给功勋与英雄》一书出版。这本涵盖了全国各地诗人词家的诗集,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 在唐代诗人刘禹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秋景和云鹤是诗情来源。在“诗歌老人”心中,记录时代、传递强音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今年7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郑州等地。诗人们再次表现出了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一边抗洪一边创作优秀作品。11月,《抗洪之歌——郑州诗人抗洪抢险救灾诗抄》新书首发,93位诗人创作了300余首诗词,真实记录了这场家园保卫战中发生的感人瞬间。 多年来,郑州诗词“两会”紧贴时代脉搏,通过诗词创作,讴歌新时代、传播正能量,记录城市发展的脚步,抒发百姓情怀。 自信担当 用诗词记录时代变化 有人说,文字有两大使命:一是记事,二是传世。作为文字提炼和浓缩的精华,诗词也成了郑州诗词“两会”手中记录时代变化、服务郑州中心城市建设的载体。 “每遇大事,必有佳作”“围绕中心,贡献诗词力量”,已经成为他们的惯例。近年来,郑州诗词“两会”多次开展“我看郑州新变化”主题观摩采风活动、积极组织会员先后到市属各县(市)区和“天下诗林”等地采风观摩,以诗词形式赞颂城市发展的新风貌、新成就。 让“出彩郑州”更出彩是他们的使命。近年来,郑州诗词“两会”精心组织了全国性诗词楹联赛事多起,热情讴歌郑州数千年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壮美山河与旖旎风光,成为新时代郑州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见证。 文学创作反映时代变迁,又服务于时代建设。郑州诗词“两会”也一直为推动“中华诗词示范城市”“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活动添砖加瓦。目前,郑州市内诗词宣传硬件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已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两家。 与之同时,郑州诗词“两会”联合各诗社及县市诗词学会,结合属地历史、自然、人文情况组织诗词主题活动。此外,诗词进景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发挥了积极宣传作用。 风雨砥砺春华秋实,三十年恰是风华正茂。经过三十年发展,郑州诗词“两会”已逐步形成“贴近时代讲政治、健康向上有温度、团结和谐凝聚强、踊跃创作精品多”的良好局面。而这些新时代有追求、有作为的老诗人,将一篇篇优美的诗词篇章献给了这个时代,成为郑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