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办好群众“心头事” 争当群众“心上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办好群众“心头事” 争当群众“心上人”
惠济区:细读深悟学党史 笃行实干谱新篇
惠济区党史学习教育图片展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跑出“加速度”
刘寨街道张砦村安置房顺利回迁
全员核酸检测现场
“永远跟党走,黄河放歌颂党恩”合唱比赛
八堡小学少先队活动课《红领巾学党史 做党的红孩子》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惠济园区家长代表为孩子们表演红色舞台剧
市三院北部院区全面开诊,为群众提供更多医疗服务
长兴路街道村社区干部学党史

家住惠济区清华园社区的王女士近来工作很安心,自从社区开展“乐享银龄 红旗饭桌”养老助餐服务,家里的老人每天11点半就能吃上有荤有素、营养均衡的热乎饭了,妥妥地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老人也对这“舌尖上的幸福晚年”赞不绝口;每天都要在小区花园走一走的李先生说起现在的生活笑开了花,老旧小区改造让他居住近20年的家属院焕然一新,颜值内涵双提升,如今他是越住越舒心……

这是惠济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的一个个生动场景、一个个幸福缩影。

2021年以来,惠济区各级党委(党组)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体要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上率下、立根铸魂,补足精神之钙,以党史学习教育新成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以开拓进取擘画“北静惠济”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

在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一颗颗充满活力的红色“初心”汲取思想伟力,奔波在惠济的街头巷尾,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全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共产党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路线践行在惠济热土之上,用服务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一项项惠民工程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为“北静惠济”打造幸福宜居的美好生活家园写下生动注脚……

在感悟中熔铸忠诚底色

凝聚奋进磅礴之力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惠济区委书记魏东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上强调——“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学习中接受思想洗礼,感受革命先辈光辉事迹,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勇于担当、注重实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推动惠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号召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学好资政育人的“必修课”,添补明理增信的“动力源”,用好知行合一的“金钥匙”。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惠济区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巡回指导方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建立了周例会、旬观摩、月汇报和党员领导干部分包点、联系面等工作体系,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有序高效开展。

——突出“头雁引领”,以上率下有深度。惠济区始终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头雁”作用放在首位,紧紧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充分运用“书记讲党课”“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扎实开展多样化学习。区委书记先后主持中心组学习12次,党史学习教育交流研讨6次;全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带头领学、现场讲学、实地研学等具体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务实为民的行动。目前,全区累计举办专家授课、辅导报告200余场,受众15000余人次,达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的教育效果。

——创新学习方式,“入脑入心”有温度。匠心打造400平方米的惠济区党史学习教育图片展,展出珍贵资料、图片300余张,机关干部、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市民等近百余个团体参观学习,具象化再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强化青年干部理论武装,大力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在全区组织成立了 92 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吸引了 930 多名青年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举办党史“早读班”“夜读班”,精心打造“红色电影展映厅”,把党课搬进电影院。结合区委党校教师资源,通过现场授课及视频推送等形式,创新推出“弘扬黄河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国家战略”音画党史课和“党徽金闪闪——党建引领下的惠济抗疫纪实”特色区情党课。

——严格巡回指导,督导检查有力度。组建10个巡回指导组,对全区党史学习教育进行经常性、全覆盖的督促检查。“督”,重在规定动作是否到位、自选动作有无特色;“导”,重在把握方向、打造亮点。针对不同参学单位强化分类指导,坚持统筹推进,以列席会议、随机抽查、专项督查、情况通报、重点谈话等多种方式开展督导。目前,共开展四轮实地巡回指导,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认真开展巡听、旁听,为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提供了保障。

在创新中彰显底蕴亮色 绘就时代精神图谱

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以来,惠济区坚持以“宣”为重,不断以“新”拓展,在确保“规定动作”准确到位的同时,做到“自选动作”创新出彩,用载体丰富的主题宣传活动彰显惠济党员先锋的底蕴亮色。

黄河岸边忆党史——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这一年,25支合唱团体、1500余名合唱爱好者齐聚黄河南岸,以“永远跟党走,黄河放歌颂党恩”为题,用壮丽歌声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用昂扬斗志献礼党的百年华诞,其中两支合唱队伍参加“永远跟党走 全民大合唱 ”群众合唱比赛,均荣获全市一等奖。全区各级党组织、各个社会阶层先后深入黄河博物馆、花园口记事广场、黄河文化公园等红色教育、党史教育基地,各类学习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受到党史洗礼。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与青少年党史教育结合起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延续革命薪火,意义重大而深远。惠济区认真做好“四史”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将抓好青少年党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庆祝建党100周年少先队员讲党史大赛”“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红色电影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学生上好秋季开学第一课,区委书记带头,区党政领导到辖区学校开展思政课,讲好建党百年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在战胜疫情灾情中涵养责任担当,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

着力讲好红色故事——与宣传引导结合起来。旗帜引领方向,榜样给人力量,惠济区深入挖掘、广泛收集各单位经验做法、亮点工作,用新闻的视角讲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故事。“百名校长讲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红心向党”“我在黄河边讲党史”等主题专栏在“惠济发布”等官媒平台推出,华发苍颜的老战士以亲身经历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百名校长深情讲述革命先烈、党史故事以及惠济党员干部服务为民的一线事迹等新媒体作品,鼓舞了党员士气、坚定了理想信念、磨砺了工作本领,为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营造浓厚氛围。

在实干中淬炼担当成色 涵养赤诚为民情怀

抓实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是基础,外化于行是关键。惠济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民生温度”检验“学习热度”,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

这一年,暴雨如注,80个党员突击队,参与全区防汛救灾工作,迅速形成层层督导、狠抓落实的防汛合力。难忘古荥镇党委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坚守邙岭山体滑坡抢险第一线,一家一户耐心做动员工作,共成功撤离黄河桥村涉险群众194户1038人,做到了“危墙之下”无伤亡。“人坐着挖掘机走,注意安全,双手扶好”,迎宾路街道党工委组织了一支由铲车组成的党员救援突击队,20多辆特殊“救援车”来回忙碌不停,为受困群众铺就了一条安全暖心的归家路。“国庆假期我在岗”,惠济区黄河沿线三支应急梯队严阵以待,做好卡点值守,开展联合巡防,备足防洪物资,以万全准备力保“黄河安澜”。

这一年,疫情来袭,90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组建383个卡点,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全区1000多名医务工作者听从指挥,驰援二七、挺进西黄刘村封闭区开展核酸检测,奔赴商丘支援一线转运。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完成多轮全员、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任务,累计采样检测3773034人次;有序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累计接种1129593剂次,全民免疫屏障更加坚固。

面对汛情和疫情双重考验,全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上下一心、全力以赴,统筹抓好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双重任务”,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初心,在大战大考中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汇聚起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一年,“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持续扎根扎深,各项民生工程的落地生效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的“愁心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企业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和“一把手走流程”活动,出台了《郑州市惠济区工业生产救助补助资金实施方案》《惠企十二条》等配套政策,构建了“1+3+8+8+N”工作体系,明确了“13336”工作重点,梳理出300个“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涉企便民“掌上办”事项和50个线下“一件事”事项。20天时间在惠济区生产经营的325家“四上”生产经营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产。

办实群众期盼的“心头事”。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年累计建设安置房150万平方米,薛岗、贾河等6个项目80.68万平方米安置房顺利交房,惠及群众18102人,安居、宜居、乐居愿景在逐步实现。修通“民心路”,架起“连心桥”,2021年,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和人员、机械配备力量,确保道路工程进展,8条“断头路”达到通车条件。大河路街道天河社区上榜“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为社区老人提供“一站式服务”;迎宾路街道建成桂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杨庄日间照料中心等8家养老机构,用行动托起最美“夕阳红”笑颜。辖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列为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在各街道、各部门共同努力下,这项“关键小事”取得历史性进展。

落地城区发展的“惠民事”。面对群众民生需求,新建、改扩建4所中小学,新投入使用4所小学,新增小学学位6750个;市三院北部院区全面开诊,古荥镇卫生院能力提升等22个子项目落地生效,辖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为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岗位23738个,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88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2人;完成惠济区2021年度第一批、第二批公租房自动配租工作;截至目前,惠济区总体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8.58万平方米,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体育场地设施49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4平方米,大步领先于全市平均水平;通过“心通桥”、惠济发布“有事儿@我”专栏累计解答回复辖区居民、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1600余个,2021年底,惠济区被人民网评为“2021年度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民生保障更加心安。

助推谋篇布局“关键事”。立足“北静”定位,聚焦“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突出“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惠济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努力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进程中走前头、作示范、创经验。启动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遗址生态公园、固城城中村改造安置区二期等重点项目;谋划实施“两区(荥泽古城片区、大运河文化片区)、两路(S312郑州境改建工程、大河文化绿道)、三馆(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项目主场馆、大运河博物馆)、四园(黄河文化公园、大运河文化公园、黄河滩地公园、中原花卉科技博览园)”等项目建设,谋划储备了2022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26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美好蓝图逐渐显现。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前瞻未来,在惠济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吹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集结令”。学在深处,干在实处,坚持赓续红色血脉与提升工作本领相促进,聚焦发扬光荣传统与为群众办实事相融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拼搏奋斗,交上一份令人民满意的惠济精彩答卷。

本报记者 安群英 杨丽萍

通讯员 闫艳芬 李雪 文/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