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原新征程 河南赶考路 聚焦河南两会1/2022-01/08/05/202201080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省拟立法保护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推进乡村振兴 留住美丽乡愁
提案选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爱琴 张竞昳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委员们聚焦科技创新,纷纷建言献策。

构建创新型梯级人才链

“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却非农业强省、人才强省、教育强省,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既需要高精尖端人才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也需要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助力县域经济‘成高原’,还需要具有高素质掌握高技能的劳动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省政协委员周爱荣、虎华表示。

周爱荣、虎华认为,我省需要构建一支创新型人才梯级队伍,将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实现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

“首先要构建一支高精尖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聚焦学术前沿、技术一线,实施一流人才生态建设。通过招才引智,汇聚国内外高端人才;通过省内‘双一流’大学对拔尖人才的培养,留住本土高端人才资源。引育并举、双管齐下,建设一支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团队,服务河南重大需求。”周爱荣、虎华建议。

同时,还要培养一支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科技创新更多的是产生于生产一线。必须立足河南省情,培养一支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能够将高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产业行业精准对接等方面具有自身优势,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因此要发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提升职业教育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将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对接。

助力人才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青年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但调研数据显示,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参与地方企业科技对接服务时,信息相对闭塞,获取企业对接服务的渠道较少,难以实现企业需求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服务精准对接。

如何推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科技人员,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对接服务?省政协委员王淑敏建议,要完善信息平台,搭建多维度信息交流对接平台,打通企业技术需求与科技人才的对接通道。同时,广泛征集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分行业分领域实时征集企业技术攻关难题。开发专用的科技对接服务APP或利用微信小程序等,推动科技人员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此外,适当加强企业和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的线下交流。适时举行科技对接服务会,邀请地方有需要的企业和当地的科技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形成良性对接、有效对接。

王淑敏还建议,拓展对接渠道,推动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引导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人员主动服务企业、对接企业。通过与企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设立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发项目等方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进而形成双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拓宽科技服务方式,实现全方位、一站式的科技服务。整合优势资源,在全省范围内按照科技工作者的专业领域、技术特长、意向对接行业企业等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创建优秀科技人才库。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打通企业技术需求与科技人才团队的对接通道,打破部门和学科之间的界限,汇聚起高质量科技服务的人才高地。

补齐创新和高等教育短板

“目前,我省在高等教育、科技投入、科技创新、高层次平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制约着现代化河南建设。”民建界别的省政协委员认为,我省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须补齐科技创新、高等教育两大短板。

在高等教育方面,委员们建议,要积极争取国家对河南高等教育的政策扶持。通过省部共建、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等方式推动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河南高校“双一流”建设,让更多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的原则,加快推进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体育艺术类大学筹建工作,早日建成一批一流大学,让广大河南学子实现在家门口上好大学的夙愿。

同时,加强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建立部省会商工作制度,深化省部合作,争创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国家前沿科学中心、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等。加快推进河南省科学院建设,积极对接省内外高校、头部企业、地方政府,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对表对标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建立以促进重大创新产出为核心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大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支持河南高校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重大科研基地布局河南,建设一流创新平台,汇聚一流创新人才,形成一流创新生态,产出一流创新成果,努力打造中原更加出彩新引擎。

加大种业科技创新力度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作为农业大省,如何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民盟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建议,强化种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大种业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全省农业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开展多部门、多学科的协同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重大新品种,以及配套的绿色、高效、生态种养技术。紧跟全球种业“生物技术+信息化”4.0育种科技革命的步伐,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攻关,为种业科技创新及重大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

打造种业科技创新核心团队,围绕我省特色优势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重点打造特色领域、特色学科以及特色品种的科技创新核心团队。挖掘并培养种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大力提升我省种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搭建种业科技创新研发平台,鼓励企业设立种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引进高端专业育种人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水平,构建以种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实现新品种推广销售“良种+良法”、互联网平台“线上推介+线下展示”相结合,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产业链一站式综合服务,解决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职业农民的技术培训,提升我省农民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整体水平,大幅度增加成果转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